編者按:
日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專題研討班在中央民族干部學院舉辦,國家民委副主任、黨組成員邊巴扎西與學員座談交流。座談會上,部分學員立足工作實際,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城市民族工作、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等方面踴躍發言。為集中展現座談成果,特輯錄學員代表發言,以期為各地各部門開展民族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扎實推動各民族互嵌共融
打造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龍江樣板
黑龍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金銀華
黑龍江省作為多民族邊疆省份,56個民族成份齊全,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三交”為根本途徑,扎實推動民族工作提質增效,取得了豐碩成果。
黑龍江省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緊跟國家需要,緊扣國家發展步伐。一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布署,狠抓落實。召開省委常委會、省委書記專題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統籌推動民族工作。將民族工作納入工作重點,納入目標考核任務。二是堅持上下聯動。在大統戰工作格局下,充分發揮省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省民族工作協調機制和省民委委員制作用,形成五級工作合力,壓茬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網格。三是堅持橫向互動。省政府每2年在民族地區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有效破解制約民族地區發展的短板弱項,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四是堅持政策推動。國家制定出臺的民族方面政策文件,黑龍江省都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促進各民族廣泛“三交”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必須始終如一地加強。牡丹江市西安區多年來持續實施“和合融居”“價值認同”“產業培育”“民生共享”“情理融通”工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享互嵌式宜居家園。黑龍江省在扎實推進全省“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互嵌式示范社區建設基礎上,要在每個城市街道提升2-3個互嵌式示范社區,全省要提升1000個互嵌式示范社區,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做法,更進一步推動全方位嵌入。
創建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效途徑,必須持之以恒地推進。近年來,黑龍江省突出創建工作重點,多措并舉,拓寬創建的途徑和方式。一是抓“兩頭”帶“中間”,實現78所高校、5000多所幼兒園,400多萬青少年學生創建全覆蓋。二是大力推動創建工作進入大慶油田、北大荒集團等企業,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推動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三是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推動邊境地區全域創建、全覆蓋。
以示范創建為驅動
探索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山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明子春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以來,山東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抓手,以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為重點,探索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實現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城市民族工作互促互進、共同提升。
一是健全創建體系,加強城市民族工作頂層設計。堅持全過程推進創建,健全創建示范培育、命名、管理、退出等全流程工作機制,對存量示范單位抓“整體提升”,對新創單位抓“創建擴容”,推動創建工作長效常態。堅持全領域開展創建,實現創建地域“全覆蓋”、各族群眾“全參與”、各類主體“全涉及”。堅持全方位保障創建,加大經費保障,增強工作力量,將創建工作納入社區網格員職責任務清單,在全省設置6800個“紅石榴”公益崗,夯實創建和城市民族工作的基層基礎。
二是豐富創建內容,推動城市民族工作深化實化。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每年6月、9月開展全省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組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和師資庫,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聚焦全方位嵌入,建立三級服務管理網絡,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聚焦和融共進,運用大數據智慧平臺,打造就業創業平臺載體,建立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確保各族群眾在齊魯大地來得了、留得下、融得進、過得好。
三是擦亮創建品牌,實現城市民族工作提質增效。創新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大行動”,35個省有關部門全過程參與,將“鑄牢”工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易操作、可借鑒的具體任務。創新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紅石榴”品牌,在全省打造“紅石榴”社區503個、學校521所、企業183個,涌現出濟南市“暢享星期天”、青島市“丹若同心 情滿新區”、威海市“愛心拉面”等一批典型做法。深化實施“三項計劃”,創新開展“愛在山東”融居、融情、融魂行動,擦亮“道中華·齊魯行”品牌,2024年組織開展“石榴籽一家親”、“書信手拉手”等各類交流活動620余場次,參與群眾30余萬人次。
山東將立足城市多民族共居、共融的特點,以制度設計促進資源整合,以服務管理促進互嵌融居,以文化互動深化情感聯結,最終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城市民族工作在目標、載體和成效上的深度協同。
以“三項計劃”為抓手力促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甘肅省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王宇衛
以“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為依托,促進各民族全面交融。建立跨省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協作機制,與17個省和兄弟省區的60多個市(州)簽訂協議,不斷強化服務協作。對外出務工群眾開展法律政策等相關內容培訓,做好教育引導和服務管理。在全國率先實施“紅石榴”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示范創建,組織召開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觀摩交流會。舉辦甘青新內蒙古四省(區)八市(州盟)“紅石榴”就業招聘會,200多家用人企業提供崗位3.24萬個;組織46家用工企業為積石山縣提供就業崗位2053個;招收來自四川涼山、寧夏西海固等地近700名少數民族群眾到甘肅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就業,有力地推動各族群眾跨區域就業。
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為橋梁,推動各民族廣泛交融。依托甘肅省博物館、敦煌研究院、涼州會盟紀念地、紅西路軍紀念館、八步沙 “六老漢”治沙紀念館等各級各類場館,打造各具特色的各族青少年實踐交流基地239個,開發研學課程400多個,打造研學線路200多條。將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納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推動甘南、臨夏等民族地區與天津、山東等省區建立各族青少年學生雙向交流合作機制,累計組織各類交流研學活動2200余批10多萬人次。組織實施青少年冬(夏)令營、結對“手拉手”、新生代企業家參觀考察、青少年志愿服務等示范項目,開展“民族團結同心營”“同播石榴籽同筑中國夢”等交流示范活動,邀請56個民族青少年代表參加公祭伏羲大典,進一步增強各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以“旅游促三交計劃”為紐帶,推動各民族深度交融。在全國率先制定《關于深化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的行動方案》,召開河西走廊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經驗交流會,支持敦煌市建設全國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試點城市。開展導游從業人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累計培訓3.2萬余人次,對全省A級以上460家旅游景區和255家文博場所分層開展展陳調研,對全省文博場所及A級以上景區景點600多萬字的講解詞導游詞進行全面修訂。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活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景區130個。將天水麻辣燙的熱度轉化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鮮活實踐,復原莫高窟壁畫中的民族服飾并進行展演,再現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場景。鳴沙山“萬人星空演唱會”、蘭州馬拉松等大型節會,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載體。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制作 |石建杭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覺得有用,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