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000字 | 閱讀約12 分鐘
"不可能的已經實現,不可思議的正在發生。"當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初創公司讓美國科技股蒸發萬億美元時,全球AI格局被徹底顛覆。
伴隨著DeepSeek等中國AI企業的異軍突起,科技世界的重心正在東移。就在前兩天,螞蟻集團宣布使用中國產芯片(包括來自阿里巴巴和華為的芯片)訓練AI模型的成本降低了20%,性能卻與英偉達H800相當。與此同時,DeepSeek剛剛又發布了V3-0324更新版本,甚至超越了Gemini 2.0 Pro和Claude 3.7 Sonnet,成為首個在非推理模型類別中領先的開源模型。
谷歌顯然坐不住了,緊急宣布推出Gemini 2.5系列,號稱在數學和代碼基準測試中擊敗了DeepSeek R1和OpenAI o3-mini。這種罕見的即時反應,正是美國科技巨頭感受到的強大壓力。當中國AI技術全方位加速追趕時,美國硅谷巨頭不再高枕無憂,華爾街投資者緊張兮兮,整個西方世界開始意識到:一場圍繞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而來自東方的玩家正在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改寫游戲規則。
一、開源AI模式新戰略
中國正在將其互補產品商品化。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會出現大量中國開源人工智能模型,涵蓋從計算機視覺到機器人技術再到圖像生成的各個領域。這一趨勢背后有著清晰的戰略考量。
根據公開聲明推斷,中國的目標是消除人工智能軟件的利潤,因為中國通過AI硬件賺錢。基本上,中國想對美國科技公司(最后的堡壘)做已經對美國制造業做過的事情:復制、優化、擴大規模,然后用低價摧毀西方原創產品。
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內AI初創公司,正成為這一趨勢的領軍者。今年1月,DeepSeek發布的R1模型在性能上與OpenAI的o1相媲美,但成本卻低得多,這一事件在全球科技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據報道,DeepSeek僅花費約60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就創建并發布了其完全開源的項目。相比之下,OpenAI正在花費數億美元。
二、AI突破的驚人邏輯
中國國內的AI戰略展現出一系列清晰而連貫的邏輯:
1、DeepSeek的發布暫時使美國科技市場市值縮水約1萬億美元。這一事實讓國內認識到,通過開源AI模型,可以對美國科技行業造成實質性沖擊。
2、國內的核心競爭力是出口實體產品,而非軟件。歷史上,中國在硬件制造和大規模生產方面一直具有優勢,而在軟件領域則相對落后。
3、國內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是以大規模出口產品,導致外國生產商難以競爭,從而贏得市場。例如可以看到德國和日本汽車廠商面臨的挑戰。中國希望將這一模式復制到AI領域。
4、中國作為一個曾經的技術追隨者正尋求提升全球聲望。借助DeepSeek,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先者現在被視為可能實現的目標,也是國家榮譽的象征。
5、DeepSeek在國內迅速走紅,其開源特性讓各級組織都能快速集成它,從政府部門到普通企業。他們正積極采用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成果。
6、雖然DeepSeek在近期事件之前鮮為人知,但現在已成為廣為人知的品牌,其創始人已與國家高層領導會面。這意味著該項目可能獲得了充足的資源支持。
三、技術霸權的動搖
美國專家警告稱,如果美國及其合作伙伴不迅速開發自己的開源大語言模型作為這些低成本模型的有力替代品,他們可能會將西方在AI領域最重要的技術優勢——芯片——置于風險之中。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一直通過芯片禁令試圖限制國內的AI發展。然而,這一戰略可能正產生相反的效果。國內的快速進步表明,美國從中國扣留技術的戰略可能只是加速了其競爭對手的AI技術發展。據專家分析,開源模型降低了成本,為產品創新打開了大門——這是中國公司歷來非常擅長的領域。一些專家將這一發展稱為"安卓時刻",指的是當谷歌的安卓系統免費開放其操作系統源代碼時,促進了非蘋果應用生態系統的創新和發展。美國科技公司的反應也表明了他們的擔憂程度。Meta在早前宣布,計劃今年投資600億至650億美元用于擴大自身的AI項目。這些巨額投資部分是對中國AI崛起的直接回應。
令人諷刺的是,美國的芯片限制政策可能恰恰推動了中國在AI領域的創新。DeepSeek的成功更加引人注目,因為中國AI公司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出口管制的限制。但早期證據表明,這些措施并未如預期那樣發揮作用。這些制裁似乎正在推動像DeepSeek這樣的初創公司以優先考慮效率、資源池化和協作的方式進行創新。
南京大學智能研究副教授李白陽告訴《環球時報》:"DeepSeek的技術方法挑戰了美國在AI技術上的主導地位和壟斷,證明了美國的芯片限制一直是無效的。"面對芯片限制,中國企業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追求效率和創新的軟件開發。盡管面臨著包括美國先進AI硬件出口限制在內的諸多限制,DeepSeek展示了其開發過程中的卓越效率。其于2025年1月推出的最新R1 AI模型據報道與OpenAI的ChatGPT性能相當,展示了該公司在最高水平上競爭的能力。
四、硬件與軟件的博弈
中國人工智能的戰略選擇體現了一種深刻的市場洞察:通過開源AI軟件降低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同時在硬件層面獲取更大收益。
中國似乎看到了打擊美國科技公司、提升自身聲望、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并在全球范圍內降低人工智能軟件利潤率的機會。國內將通過銷售價格低廉且質量不斷提高的人工智能硬件獲利,從智能家居和自動駕駛汽車到消費級無人機和機器人產品。
這一策略得到了最新實踐的有力支持。就在3月24日,螞蟻集團宣布了一項重大AI技術突破,他們使用國產芯片(包括來自阿里巴巴和華為的芯片)開發了訓練AI模型的新技術,能夠將訓練成本降低約20%。螞蟻集團采用了"專家混合"(Mixture of Experts)機器學習方法,并在測試中達到了與英偉達H800芯片類似的效果。這一技術方法將AI模型分為不同的專業領域,只激活與查詢相關的部分,從而大大提高了計算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集團現在采用中美兩國的芯片組合來提高其AI開發效率,這不僅減少了訓練AI模型的時間和成本,還限制了對單一供應商(如英偉達)的依賴。這種混合策略顯示了中國企業在應對美國芯片限制時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此外,螞蟻集團也宣布了其AI醫療解決方案的"重大升級",這些解決方案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寧波的七家主要醫院和醫療機構中使用。這些醫療AI模型是基于DeepSeek的R1和V3模型、阿里巴巴的Qwen以及螞蟻自己開發的BaiLing模型構建的。
簡言之,中國正對人工智能應用其慣常策略:研究、復制、優化,然后通過低價和大規模生產取得市場優勢。這一戰略在制造業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正被應用到人工智能這一前沿技術領域,螞蟻集團的最新突破就是最好的例證。
五、獨特的技術路線選擇
中國AI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也值得關注。DeepSeek不得不重新設計其訓練過程,以減少對GPU的壓力。這些GPU是由英偉達為中國市場發布的,其性能被限制在其頂級產品速度的一半。
微軟AI前沿研究實驗室首席研究員Dimitris Papailiopoulos表示,R1最讓他驚訝的是其工程簡潔性。"DeepSeek追求準確的回答,而不是詳細說明每一個邏輯步驟,這顯著減少了計算時間,同時保持了高水平的有效性,"他說專家混合技術將AI模型分為不同的專業領域,只激活與查詢相關的部分,而不是使用整個模型,這與更常見的架構不同。MLA架構允許模型同時處理一條信息的不同方面,幫助它更有效地檢測關鍵細節。
這些技術選擇不僅解決了硬件限制問題,還創造了更高效的AI模型,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美國企業的同類產品。
DeepSeek的成功也與其獨特的人才策略和研發方向有關。DeepSeek兩年前從一家國內對沖基金公司分拆出來,聘請了雄心勃勃的年輕AI科學家,讓他們想出更有效的方法來開發模型,并專注于基礎研究而非消費者產品開發。DeepSeek以慷慨支付著稱。在其母公司幻方,一位高級數據科學家每年賺取150萬元人民幣并不罕見,而競爭對手很少支付超過80萬元。這種高薪策略吸引了頂尖AI人才加入。
與美國科技巨頭不同,DeepSeek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在2023年百度和其他國內科技巨頭競相打造面向消費者的ChatGPT版本并從全球AI熱潮中獲利的同時,梁文峰告訴國內媒體,他故意避免在應用程序開發上花費大量資金,而是專注于提高AI模型的質量。
六、美國的應對AI競爭
DeepSeek的崛起及其全球影響不容小覷。Monolith Management的技術專注型對沖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添對CNBC的"亞洲街頭標志"表示,像DeepSeek這樣的公司的模型在國內是"很好的推動者和倍增器",展示了如何用更有限的資源做事。"我們過去認為國內在AI方面落后(美國)12到24個月,現在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三到六個月,"王添說。這種快速追趕讓美國科技公司感到不安。
面對中國AI的崛起,美國正積極尋求對策。美國需要引領開源競賽。
華盛頓應該追求更廣泛的政策議程,既增強美國開源AI在國際舞臺上的定位,也使美國能夠建立保持AI領導地位所需的核心基礎設施。這意味著不僅支持在美國開發開源模型,還使它們易于開源貢獻者和用戶使用,特別是來自與美國結盟的工業、學術和公共部門社區。
如果沒有華盛頓采取這些步驟,DeepSeek預示著一個不太遙遠的未來,國內可能會利用廉價、強大的開放模型在AI應用和計算方面超越美國——從而威脅將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置于一個敵視的國家的影響之下。
七、AI的未來走向
中國AI的加速發展正在改變全球科技競爭格局。通過開源策略和高效技術路線,國內企業正在挑戰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長期領導地位。
總體而言,國內在軟件領域的進步速度似乎超過了西方在硬件領域的進步速度,這將對全球技術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正如一位觀察者所言,"所謂的DeepSeek時刻不是關于國內是否比美國擁有更好的AI或反之。它真正關注的是開源的力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本月早些時候在新加坡CONVERGE會議上告訴CNBC。蔡崇信補充說,開源模型將AI的力量賦予了從小型企業家到大型企業的每個人,這將導致更多的發展、創新和AI應用的擴散。
無論最終贏家是誰,這場AI競賽無疑正在加速全球技術創新,并可能帶來人工智能更加普及和民主化的新時代。國內的AI狂飆勢頭已經讓美國人坐不住了,未來的技術競爭將更加激烈,也更加精彩。
參考資料:https://x.com/Compute_King/status/1904153603356741755
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排版:Atlas
編輯:深思
主編: 圖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