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馮興亞正式就任危機之中的廣汽集團董事長,原董事長曾慶洪因到齡退休辭去職務。
根據廣汽集團公布的 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 8億-12億元,同比下降72.91%-81.94%,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 33億-47億元,是近20年首次由盈轉虧。
這頭曾經靠“兩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躺著數錢的現金奶牛,突然發現自己連飼料錢都掙不回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任掌門人馮興亞為廣汽集團開出了藥方,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三年“番禺行動”改革計劃,改變“合資依賴癥”,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和貢獻率。
首先是組織架構的調整,集團總部搬遷至番禺汽車城,將原來的總部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整合產品、采購、財務本部,并成立大自主“營銷本部”,統管傳祺、埃安、昊鉑三大品牌,營銷本部由原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黃永強擔任總負責人,直接向馮興亞匯報。
這場名為“番禺行動”的手術,目標直指三年后(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如果說,過去的廣汽是端著日系技術金飯碗的貴公子,那么現在它必須學會在新能源擂臺上打赤膊肉搏。
雷軍的小米汽車確確實實給中國傳統汽車制造業上了一堂生動營銷課。這也成為了,此次廣汽集團公開招聘首席營銷官CMO的主要動因。
3月24日,廣汽集團正式對外公開招聘首席營銷官(CMO),具體崗位職責如下:
作為車圈門外漢的雷軍,僅經過三年時間就推出了爆火的小米SU7。小米SU7的成功不僅僅是產品的成功,更是營銷的成功。我們此前專門分析過小米汽車營銷策略《小米SU7 Ultra爆火的邏輯,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懂的營銷思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
小米汽車的成功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智能汽車時代,不會玩流量的車企注定失聲。
當前汽車行業競爭已從產品參數比拼轉向“用戶體驗+品牌心智”爭奪。CMO需具備的“差異化品牌定位”、“用戶忠誠度提升”能力,恰是應對價格戰的破局關鍵。
廣汽打破內部晉升慣例公開全球選聘CMO,是重新搶奪話語權的開始。也是一次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的嘗試,將市場化選聘與國企治理結合,探索“任期制+業績導向”的用人模式,規避傳統行政任命中的短期行為風險。
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成立的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簡稱“華望汽車”),已經于2025年3月18日正式注冊成立,由廣汽集團全資控股,注冊資本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閤先慶。
此次公開招聘CMO ,一定程度上也是華望汽車的配套工程,廣汽希望通過引入戰略級高管補齊頂層能力短板,構建華望汽車高端品牌的用戶認知。
廣汽公開招聘CMO,不僅是單一崗位的人才引進,更是一次國企從“行政化組織”向“市場化競爭主體”的轉型。但其挑戰亦顯而易見——如何讓外腦高管在“講政治、守規矩”的國企文化中,兌現“銷售收入和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的業績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