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雨中起跑的武漢馬拉松,達成3億元消費拉動。
文|流凝
體育大生意特約作者發自武漢
3月23日7點30分,武漢長江之濱的櫻花雨中,發令槍響劃破天際,4萬名跑者如潮水般涌向賽道。這場被譽為“中國最美馬拉松”的武漢馬拉松(以下簡稱“漢馬”),以45萬人的報名量刷新國內紀錄,成為全球跑者爭相追逐的“頂流賽事”。
從“雙金標”認證到櫻花賽道的極致浪漫,從“海底撈式服務”到3億元消費拉動,漢馬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把打開城市經濟新格局的鑰匙。數據顯示,2024年武漢體育產業總規模逼近千億大關,賽事經濟的“乘數效應”正推動這座城市全速沖刺。
45萬人想跑的馬拉松長啥樣?
漢馬自2016年創立以來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熱度,因報名人數眾多被跑友稱為最難中簽的比賽之一。武漢馬拉松在今年首次升級為世界田聯和中國田協“雙金標”賽事后,報名人數更是高達45萬,創造國內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新的歷史,賽事規模也從原來的3萬人增至4萬人。
漢馬究竟有何魔力引無數跑友競相報名?剛剛落幕的漢馬已經給出答案。
櫻花季,越江湖!漢馬這一兼具浪漫與豪情的口號已經道出其最大的魅力,那就是獨具特色的櫻花主題。今年漢馬櫻花主題更加鮮明,超27處櫻花打卡點遍布賽道,除了漢口江灘、晴川閣、武漢大學、東湖櫻花園等幾大傳統打卡點外,今年在鸚鵡大道龜山至江漢橋一段,道路兩側都栽種了櫻花樹,龜山上也因地制宜栽種了櫻花樹,今年春天將是它們首次亮相,特別是東湖綠道三期(東湖南路)沿線在去年建設時已栽下152株櫻花樹,勾勒一條浪漫的春日跑線。此外,今年組委會還通過補植櫻花、布置盆栽櫻花等方式,升級賽道沿途櫻花密度,刷新賽事“顏值”。跑者置身賽道,便可充分領略櫻花時節的獨有浪漫。
漢馬經典的賽道設置也是其熱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高度密集的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濃縮在賽道之中,讓跑者可以一覽無余。從沿江大道三陽路路口出發,跑者一路穿過老漢口風情街,途經滿載老武漢記憶的武勝路、聯動三鎮的江漢橋、"萬里長江第一橋"的武漢長江大橋,跑過最具湖光山色的東湖綠道,充分領略 ‘一城花海,兩江粉黛,三鎮繽紛,四橋飛虹,五湖瀲滟”的風景,盡覽江城武漢的經典地標和自然人文景觀。
高品質的賽事服務帶來的良好賽事體驗是漢馬受到追捧的重要保障。漢馬長期以來被譽為零差評賽事,其服務品質廣受好評,堪稱馬拉松賽事中的“海底撈”。漢馬的志愿者來自武漢的19所高校總人數高達8000人,這些青春洋溢的大學生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專業、細致、周到和熱情。此外,像能量補給、醫療保障,天氣調控等不一而足,賽道內外諸多細節經過多年打磨都更加完善。
將“流量”變“留量”,漢馬拉動3億元消費
漢馬帶來超高流量的同時,武漢也在持續探索將“流量”變“留量”,讓賽事成為拉動消費、刺激經濟的引擎。據體育大生意了解,去年武漢圍繞“漢馬+”做文章,探索開發多元化盈利模式,賽事直接和間接經濟價值達到7.8億元,較2023年增長23.58%。
今年進一步升級,以漢馬舉辦為契機,武漢推出2025武漢體育消費周,包括2025武漢體育消費展、漢馬旅游季、武漢體育產業大會以及“漢運動”線上促消費活動四大單元活動。其中漢馬旅游季包括“賞櫻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等系列活動,通過深入打造“體、旅、商、文”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場景,豐富產品供給,發放消費券和優惠活動等舉措,進一步挖掘武漢體育消費的發展空間,釋放體育消費潛能。
以“跑馬賞櫻”為主題,武漢推出含酒店、景點、游船等旅游優惠套餐,擴大旅游輻射面和影響力。櫻花文旅大禮包覆蓋21個A級景區(如東湖櫻花園、武漢極地海洋公益)、23個優質文旅產品(如知音號、夜上黃鶴樓),提供選手專屬優惠福利。“漢馬美食生活節”進商圈,聯動餐飲、零售商戶推出專屬折扣,帶動綜合消費。
圍繞漢馬的消費組合拳收效明顯,據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今年有超7.1萬人次游客因“漢馬”來到武漢。2025年武漢馬拉松外地跑者(非武漢市)比例達79.7%,外地跑者(非武漢市)因參賽的直接消費總額1.17億元,同比增長40.6%。外地跑者對賽事的拉動總效應為2.98億元,同比增長40.2%,其中對武漢市的拉動總效應為2.37億元,同比增長34.2%。
漢馬組委會告訴體育大生意,在探索與體育消費、文旅消費的深度融合,并打造“體育+文旅”重要IP等方面,武漢馬拉松還將持續發力。一是做大做強漢馬IP。堅持以服務和品質贏得口碑,擦亮武漢馬拉松金字招牌,深耕“櫻花馬拉松”品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IP。二是持續深化文體旅融合,圍繞“漢馬+”做細文章,強化要素聯動和資源整合,搭建復合型消費場景,創新消費業態,實現從賽事引流到文旅消費的高效率轉化。三是進一步開展漢馬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以漢馬為契機推廣跑步文化,積極打造“路跑之城”,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和城市全方位發展。
打造四季賽事IP,武漢體育產業將破千億
不僅僅是漢馬,體育一直被視為武漢城市營銷、刺激經濟的有力抓手。據悉,2024年武漢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958.86億元,同比增長11.95%,2025年有望歷史性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2024年武漢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總規模34.39億元,同比增長2.4倍,增速明顯。在體育消費方面,2024年,武漢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3860.76元,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10.06%,體育消費總規模達531.78億元,成為拉動內需的新亮點,武漢體育消費周被國家體育總局作為體育經濟第一批實踐案例在全國宣傳推廣。
賽事,一直被視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引擎。為此,武漢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賽事在拉動經濟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構建“W(世界級)、C(國家級)、Han(城市特色)”三級賽事體系,形成“春有漢馬、夏有渡江節、秋有武網、冬有冰雪季”的四季IP格局,全年帶動消費熱潮。
目前,這些賽事品牌中,影響力最大、商業化程度最高、賽事品牌最成熟的當屬漢馬和武網。據體育大生意了解,2024武漢網球公開賽票務銷售超過2700萬元,整體營收超過1.1億元,創歷史新高。
圍繞這兩大賽事,武漢持續出招,上半年圍繞漢馬“櫻花季”舉辦武漢體育消費周,下半年依托武漢網球公開賽舉辦武漢體育金秋消費季,分別發放1000萬體育消費券,構建了融“賽、食、賞、購、游”等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消費場景,去年整體經濟貢獻超過76億元。
當埃塞俄比亞選手阿塞法·門格斯圖·內格沃以2小時08分51秒沖過終點,打破賽會紀錄時,武漢馬拉松的意義已超越賽道,化作一座城市的“經濟加速度”。從“櫻花馬”到四季IP,從3億元消費拉動到千億產業藍圖,武漢以奔跑的姿態,書寫著體育賦能城市發展的新范式。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武漢馬拉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