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03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文章指出: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作風建設,徙木立信,意義遠不止每日三省吾身的個體體現,也不止于一個群體的“一篙不可放緩”“一滴不可棄滯”,而是更廣泛力量的匯聚,加入到同向同行的隊伍中。“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2
因為“徙木立信”的商鞅是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法家的代表,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專研以法治國。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專門賦詩《商鞅》贊其南門立柱之事,云: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3
1912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一中的毛澤東,寫了一篇題為《商鞅徙木立信論》的作文。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毛澤東最早的文稿。
毛澤東開篇明義: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于淪亡之慘也!
4
許多民眾說到政府誠信,自然提到商鞅徙木立信一事;相信學法律的人更不可能不知道!
當年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帶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先后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走向強盛。
5
但商鞅所立之法太過嚴酷,他設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就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秦太子犯法,商鞅處罰了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后來,太傅公子虔又一次觸犯了法律,商鞅對其施以了割鼻之刑。
正應了那句古話,“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秦孝公死后,惠文王太子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真是“作法自斃”;商鞅又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亦不愿收留。商鞅無奈回到秦國,被秦惠王在彤處以“車裂之刑”并被滅族。
“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記·商君列傳》)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6
還需要糾正一個誤解,根據《東周列國志》的記載,商鞅所受“車裂之刑”是“五牛分尸”而非通常所認為的“五馬分尸”。
喜歡酷刑的商鞅最終“求仁得仁”,他曾自嘆曰:“吾設此法,乃自害其身也。”
讀至此,讓人讀古書為古人掉淚,感慨萬端!商
鞅以自己的生命給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作法自斃”,也以血腥的事實告訴了執法者必須敬畏法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執法犯法當以之為戒!身為法律人,我們不能不慎啊!
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