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決定低價賤賣全球港口,并非一時興起,也不是在商言商,而是他從1950年代開始“一路向西”路線的最新動作。
一、家族血脈的西方基因移植
1983年的某個深夜,當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霓虹燈依舊璀璨時,55歲的李嘉誠在加拿大駐港領事館簽署了入籍文件。這個秘密操作,讓他的身份從“香港商人”蛻變為“雙國籍持有者”。
從李嘉誠開始,他的兒子、孫女、孫子們全部入籍加拿大。
除他本人之外,他所有后代,都是接受的西方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無不如此。
長子李澤鉅在香港圣保羅英文書院讀完小學后,被送往加拿大溫哥華讀中學。其后,被李嘉誠安排到美國斯坦福大學讀書。
次子李澤楷也在香港圣保羅英文書院讀完小學,13歲時就被送到美國,接受中學教育,20歲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
長孫女李思德先在香港漢基國際學校就讀,后被送到英國倫敦國王學院。
二、商業帝國的離岸重構術
2015年1月9日,長江集團大樓70層的會議室里,86歲的李嘉誠用鋼筆在重組文件上簽下名字。窗外中環的霓虹燈照亮文件上兩行關鍵條款:“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并”、“注冊地從香港變更為開曼群島”。這個被《經濟學人》稱為“世紀重組”的操作,讓價值3500億港元的資產脫離香港法律監管。
離岸帝國的精密架構:
· 開曼群島的喬治敦律師事務所里,長實系公司的注冊檔案塞滿了三個保險柜,其中“長江基建”的股權穿透圖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通過6層嵌套公司控制著英國30%的天然氣分銷網絡。
· 2024年長江基建倫敦二次上市時,承銷商摩根士丹利在路演PPT上用紅色標注:“開曼注冊+倫敦上市+香港運營”的三角架構,可規避中美英三地80%的潛在監管風險。
三、港英時代的權錢合謀
1979年深秋,香港匯豐銀行大廈頂樓的私人宴會廳里,一場改變香港商業史的密談正在進行。匯豐銀行主席沈弼將和記黃埔的股權文件推到李嘉誠面前:“6.2億,分五年付清。”這個價格不到市價一半,讓李嘉誠從此成為“英國代理人”。
1981年,李嘉誠獲得英國政府授予的?“太平紳士?”稱號;
1989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政府授予李嘉誠CBE勛銜;
香港回歸之后的2000年,李嘉誠再獲KBE爵級司令勛章,表彰其在英國電信、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壟斷特權下瘋狂擴張:
· 1985年收購港燈公司時,李嘉誠的律師團發現港英《電力條例》第38條漏洞——持牌人可自行定價。次年香港電費暴漲19%,主婦們在街市舉著“李超人吸血壓榨”的標語,而長實財報顯示當年能源業務利潤率達62%。
· 1994年中環長江集團中心動工時,挖掘機從地底挖出19世紀鴉片倉庫的遺跡。這個被風水師稱為“龍脈聚財”的項目,最終以每平方英尺2.8萬港元的租金問鼎全球寫字樓單價榜,而當年港島家庭月收入中位數僅1.2萬港元。
四、香港:被資本重塑的城市肌理
凌晨三點的油麻地,24歲的阿強在7平米的“棺材房”里計算著工資條:
· 月薪1.8萬港元,其中6500元交給長江實業的房貸;
· 580元屈臣氏賬單買洗發水和創可貼;
· 460元和記電訊話費;
· 最后剩4020元,吃飯要花去將近3000元,這個數字被印在香港大學《世代貧困報告》第27頁,旁邊標注著“李嘉誠系數:0.78”。
地產魔術的時空扭曲:
· 北京譽天下別墅區1993年拿地時,周邊還是麥田,李嘉誠用鐵絲網圍起地塊。25年后開盤時,這里已成中央別墅區核心,地價漲幅20倍的秘密藏在開發合同第14.3款:“分期開發權自動續期條款”。
· 上海陸家嘴某地塊2004年購入時,長實承諾“三年建成金融地標”。2017年,有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工地圍檔上“長江實業”的logo已褪色,保安亭里值班表停留在2009年——這正是李氏“囤地經濟學”的經典案例:用時間杠桿撬動28倍利潤。
五、修例風波中的政治博弈
2019年8月16日,《東方日報》A3版廣告上的“黃臺之瓜”典故,讓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連夜翻查《舊唐書》。李賢寫下這句詩時不會想到,1300年后它成了資本巨鱷的政治謎語。
雙面廣告的隱喻戰場:
· 在《東方日報》編輯部,美術指導為《黃臺之瓜》廣告設計了一串墜落的瓜蔓動畫,被改為靜態水墨畫,動態太挑釁,要的是哀而不傷。
· 同日《香港商報》頭版的《以愛止憤》廣告中,“愛中國”與“愛自由”并置的排版,被政治學者解讀為“用對稱美學對沖撕裂的立場”。
六、李家向西的最后一躍
2025年3月,貝萊德總部會議室里,長和集團全球43個港口的交易協議靜靜躺在桌上。“巴拿馬運河每天經過的中國貨輪,現在要給你們交‘過路費’了。”
全球棋局的致命落子:
· 此次出售的43個港口構成"海上權力鏈":從鹿特丹港控制中歐班列出海口,到巴拿馬運河卡住中國40%的集裝箱航線,再到悉尼港扼守RCEP航運命脈。
·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平臺發聲:“沒有祖國的商人只會淪為沒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舉世皆然。美國商人只能做、只會做符合美國利益的事,不能做任何違反美國利益的事,美國政府只會扶持美國商人,不扶持外國商人,這就是美國商人和美國的必然關系,其他國家,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同理。中國,也同理。”
當長江集團中心的玻璃幕墻映照維港晚霞時,97歲的李嘉誠或許會想起1940年那個擠在難民船甲板上的潮州少年。
從寄人籬下到權傾香江,從東方巨賈到西方門客,“西進之路”把他的根從東方移植到了西方。正如《西游記》的故事一樣,他以為到了西方,就能成精,而在人們的眼里,“到了西方的猴子還是猴子,豬仍然是豬”。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如此評價:“李嘉誠很有錢,但對社會沒什么貢獻!”
然也,斯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