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天賦面前,你的努力可能會顯得不值一提。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那些考上清北的尖子生,往往并不是班里學習最刻苦的那個。
再比如網文作者,有的人在電腦前坐一天,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來1000字,而有的人腦子里卻有取之不盡的靈感與故事。他根本不用什么大綱細綱,打開電腦就能邊想邊寫,甚至手都跟不上腦的進度,只恨自己沒多長一雙手敲鍵盤。關鍵是,情節還能設計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因此,現在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發掘孩子的特長,不再僅以分數論短長。讓孩子在喜歡且擅長的領域去爭取做top1,要好過什么都懂一些,但什么都不精。
然而,山東濟寧一個男孩兒的“特長”,讓一眾網友驚呼“天賦異稟”,但卻讓家長不知該怎樣面對了。這樣的興趣,要不要讓他繼續發揮?該不該努力培養呢?
男孩今年12歲,這天放學回來就躲在屋里安安靜靜地“用功”。媽媽自然是喜不自勝,不忍心打擾,心想兒子終于知道主動學習了。
可當孩子終于完成自己的“大作”時,媽媽看了又好氣又好笑,并拍下視頻發到網上。
原來,男孩兒在屋里一點兒作業都沒寫,反倒是一晚上鼓搗出來一本“道法秘笈”。他還精心給這本書做了一個封面,上面赫然寫著《九陰真書》幾個大字。最不可思議的,旁邊還有一個神秘的大紅印章。
該說不說,憑一個12歲的男孩子,這毛筆字兒寫得真是不錯,至少比我寫得強很多。
翻開這本“書”,里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很多字符,上面一個“雨”字,下面一個“鬼”字,然后再搭配另一個字組成。看著像繁體字,但又好像不是。
筆者非道中人,不理解這種符號的意思,于是專門查了一下資料。原來這是道教文化中的一種特殊符號,它們其實是合體字,準確來說應該是“雨”字頭和“聻”(讀作jiàn)字組成的字,被稱為“雨漸耳”,也稱作紫微諱。
我登時驚呆了,原本以為男孩兒是亂寫一通,居然還真有講究和出處。再仔細看,他寫的雨漸耳中還夾雜著一些天干地支的信息。我在想,他應該真的對此有過“研究”,是懂一些的。
不僅如此,除了雨漸耳之外,男孩兒還畫了不少符咒,寫了一些咒語,另有部分五行北斗的圖例……當真是有模有樣,讓我不禁想起了英叔那些精彩的鏡頭。
看完我只有一個感覺:此子不俗啊!
然而,視頻中的媽媽卻一邊翻書一邊嘆氣:“哎呦喂,我的娘啊,哎呦……”
語氣中充滿了無盡的擔憂和無奈。
媽媽表示,兒子之所以會做這件事,是因為前幾天他的一個同班同學曾對他說:“覺得你挺有仙氣兒的,適合學道法。”
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句玩笑話,兒子卻聽在耳中,記在心上。當時還認真地回了一句:“你說我適合學道法,我還會給你造書呢!”
于是,這天他用了一個晚上“閉關修煉”,把作業拋在一邊,專心致志地“寫”出了這本《九陰真書》。
媽媽看到他作業一筆未動,非常生氣,特別想揍他一頓,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沖動。
不過,大部分網友倒是對這個12歲的孩子大加贊賞,紛紛說他是先天道體、天賦異稟、奇人異事、聰明絕頂、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可能是前世的記憶覺醒了……
還有網友很內行、很認真地表示,這些符咒看起來亂七八糟,但你自己親自去試著畫一畫就知道了,畫出個大概的樣子很簡單,但想要是把它們畫好,其實難度還是很高的。小男孩兒這么好的苗子,這么有天賦,道教學院應該特招入學。
雖然網友們大多都是在調侃,但筆者覺得,家長不要光顧著生氣,還是應該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他能很認真、很投入地把一件事做完做好,這份專注力本身就是十分難得的品質。如果能繼續發揮這一良好習慣,其所帶來的裨益恐怕要比做完一次作業要大得多。
況且,道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分支,它并不一定就代表著封建迷信。家長不妨去引導孩子深入了解一下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摒棄糟粕,取其精華,告訴孩子道家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的積極影響。
如此一來,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或許能有效拓展孩子的人生觀、哲學觀、世界觀。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容易焦慮、甚至抑郁,很多時候也是因為缺乏這些文化積淀,價值觀短缺所導致的。
孩子的興趣和創造力是無比珍貴的財富,不能一味打壓,而要用心保護和引導。所以,家長大可不必因為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跟課業無關就生氣。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正確的引導,能讓壞事兒變成好事兒。
您對這件事怎么看呢?評論區聊聊。
敬請點贊、轉發、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