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親信訪華,帶來特朗普的涉華態度,魯比奧臉色難看,中美之間敲定一件事。美官員此次訪華傳遞了什么信號?魯比奧為何臉色難看?中美之間又達成了什么共識呢?
據環球網報道,北京時間3月20日,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安斯抵達北京,展開一次官方問題。隨后,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此事回應稱,中方歡迎戴安斯以及更多美國各界人士訪華;22日,中國副外長馬朝旭和戴安斯會晤,并就中美當系面臨的諸多關切問題交換意見。
戴安斯此次訪華是帶著“特殊任務”的。早在3月14日中俄伊舉行北京會談后,美國內部就有些坐不住了,三方是“反霸權”陣營的核心國家,在美國對華關稅制裁、對伊朗軍事威脅的背景下,中方邀請俄伊會談顯然是“劍指美國”。對此,戴恩斯主動出面喊話特朗普,希望能夠給予他“特使”的身份,前往中國探探口風。
作為支持特朗普上臺的親信,以及擁有多年前在中國從商6年的經驗,他認為自己能夠勝任這一職位。當時美國內部分歧比較大,因為外交問題歷來都是國務卿這個“外交一把手”來抉擇,這種“毛遂自薦”的越級舉動并不常見。而且美國內部比戴安斯更有經驗的政客大有人在,為什么非得是他?不過從結果來看,戴安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這一決定也傳遞了特朗普對中國妥協的信號。
我們都知道,上個月特朗普接連對中國加征了兩輪關稅制裁,但我國的反擊力度也非常強硬,先是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原油、大排量油車等商品加征10%~15%的額外關稅;到了3月份,我國又對美國大豆、玉米等711種農作物加征10%的關稅。
兩次反擊都傳遞了我國的明確態度,即:中方不接任何形式的訛詐,如果美國想要貿易戰或者其他類型的戰爭,中方都必將奉陪到底。這種美國從未見過的表態和強硬立場嚇到了特朗普,所以當即決定推遲第三輪對華加稅的舉動,并開始對中國釋放友善信號,戴安斯的到來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
之所以不安排國務卿這個“外交一把手”訪華,一方面是魯比奧還在中國的入境黑名單中“躺著”,作為極端反華的鷹派政客,曾經發表了不少涉華惡劣言論且不知悔改,我國當然沒理由慣著他。哪怕他現在被特朗普提拔為國務卿,只要沒有拿出誠意的認錯道歉,中方都不會放過他。
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并沒有喊話中方解除對魯比奧的制裁,是因為魯比奧并非忠于特朗普,他在參議院獲得了全票通過的表決結果說明了盧比奧背后還站著民主黨,兩人在涉華問題上也存在分歧,前段時間就有美媒爆料稱,特朗普已經開始架空魯比奧,后者處境堪憂,最晚18個月后就會辭職走人。
所以說,特朗普為了實現中美就貿易問題的溝通對話,必須繞過這個反華且有民主黨支持的國務卿,戴安斯頂著“特使”的名頭,但干的確實國務卿的職務。這讓魯比奧的臉色非常難看,但又無可奈何。
現在戴安斯人已經來了,特朗普想要釋放的退讓信號也達到了,但為了讓中國能夠正視特朗普的建議,后者還公開喊話中國。環球網援引美媒消息,美國當地時間3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就中美關系做出回應。他表示美國不愿意和中國爆發戰爭,甚至關稅問題也能夠進行談判。
這般180°的態度轉變,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反制將美國打疼了,尤其是第二輪針對美國農業揮刀,更是讓特朗普的支持率和美國經濟陷入窘迫困境。
作為商人,特朗普很清楚和中國掀起貿易對抗必然會引起美國經濟衰退,但他低估了中國的反制力度,也高估了美國的抗風險能力,美國的經濟條件已經經不起劇烈折騰了。如果繼續對抗下去,美國曾經引以為傲的領先產業也將失去和中國的競爭力,屆時特朗普就真的無牌可打了。還不如現在和中國講和,就龐大的中美互補市場進行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