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邦出生于1911年,江西省永新縣人,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童年時期,因為家庭貧困,他僅讀了一年書便輟學回家,此后王道邦成為一名泥瓦匠學徒,飽嘗生活的艱辛。1929年,王道邦參加了家鄉的農民赤衛隊,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王道邦加入了紅軍,成為紅十二軍的一員,不久后,因為作戰英勇,王道邦晉升為班長。也是參加紅軍的這一年,王道邦加入了我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入黨之后,王道邦隨部參加了中央蘇區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并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參加了長征。
1935年10月,王道邦到達陜北,此后他擔任了紅一軍團政治部巡視組組長,參加了東征、西征等鞏固陜北根據地的戰斗。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王道邦被調到晉察冀根據地,擔任了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一團政委等職務。
也是在擔任第一團政委期間,王道邦參與了著名的黃土嶺之戰。當時是1939年11月7日早晨,日軍阿部規秀率部從黃土嶺出發,向上莊子、寨頭方向轉移,他們一邊偵察,一邊交替掩護前進,目的是避開黃土嶺一帶的八路軍主力。
其實,八路軍早就察覺阿部規秀的企圖,在阿部規秀率部轉移的時候,八路軍已經在兩側的高地上設下埋伏。7日下午3點,當日軍陸續進入八路軍的埋伏圈時,第1團與第25團率先殺出,敵我雙方展開激烈交戰。
下午4點,王道邦與1團團長陳正湘發現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處獨立屋附近有腰掛戰刀的日軍指揮官活動,據此判斷這是日軍的指揮部。于是王道邦與陳正湘就命令該團所屬的迫擊炮連瞄準獨立屋發射炮彈,當場擊斃了日軍指揮官阿部規秀,打得日本侵略者抱頭鼠竄。
此后王道邦又擔任了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副政委以及代理司令員等職務,參與了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與建設,并領導了根據地的游擊戰,總結了平原游擊戰的經驗,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王道邦繼續留在華北地區,擔任了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8縱隊政委,率部參加了華北戰場的主要作戰。1949年2月,華北軍區第8縱隊改編為65軍,王道邦擔任了65軍第一任政委,此后他率部參加了扶郿戰役、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寧夏戰役等西北戰場的主要作戰,立下赫赫戰功,見證了大西北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王道邦繼續擔任65軍政委,1951年,他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王道邦返回國內,擔任了65軍軍長兼政委。1955年,王道邦進入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也是這一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
1957年,王道邦從軍事學院畢業,此后他被任命為河北省軍區司令員。任職期間,他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兵役,把民兵組織與生產組織結合起來,使得全省的民兵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了上級的表彰??上У氖?,常年廢寢忘食地工作使得王道邦的身體每況愈下,在授銜之后4年,也就是1959年,王道邦因病去世,年僅4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