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3月24日,嵐圖汽車CEO盧放在封閉場地完成了一項極具爭議的公開測試——蒙眼狀態下駕駛全新嵐圖夢想家(參數丨圖片),以130km/h時速成功觸發AEB(自動緊急制動)并實現安全剎停。這一挑戰不僅刷新了量產MPV的AEB性能上限,更將智能駕駛安全的技術邊界推向新高度。
就這場挑戰而言,不乏背后技術硬實力的支撐:
首先,華為乾崑智駕ADS 3.0。作為全球首款搭載該系統的MPV,夢想家通過多傳感器融合與AI決策算法,在超高速場景下精準識別障礙物,響應時間較行業平均水平縮短30%。
其次,“ESSA+天元”雙架構協同。嵐圖自研的ESSA原生智能電動架構負責底盤控制,天元架構集成華為智駕系統,實現“感知-決策-執行”全鏈路毫秒級閉環,確保緊急制動時車身姿態穩定。
再者,eAES自動緊急避讓。若制動距離不足,系統可主動轉向繞障,配合智能扭矩分配,避免失控風險。
當前,AEB功能普遍標定在60-80km/h范圍,嵐圖將這一閾值提升至130km/h,直擊高速場景下的安全痛點,為L3級智駕落地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首倡“智駕安全五星標準”,嵐圖如何重構行業規則?
盧放此次挑戰并非單純技術秀,其背后是嵐圖提出的“智駕安全五星標準”——涵蓋全時速(4-120km/h)、全方向(前/后/側向)、全目標(動態/靜態障礙物)、全天候(雨雪霧塵)、全場景(人駕/智駕切換)五大維度。這一標準直擊行業三大痛點:
標準缺失:各車企智駕能力宣傳混亂,消費者難以橫向對比;
場景局限:多數AEB僅針對低速或單一場景,高速、復雜環境能力薄弱;
信任危機:頻發的智駕事故導致用戶對技術安全性質疑。
我們試著分析嵐圖的破局邏輯:
首先,量化安全指標。例如130km/h剎停、110km/h超美標追尾測試等,以可驗證數據替代模糊話術;
其次,技術透明化。通過公開測試與標準白皮書,倒逼行業提升技術透明度;
再者,生態協同。聯合華為等頭部供應商,構建“整車架構+智駕系統”深度耦合模式,打破傳統“堆料式”智駕方案。
嵐圖此舉或將推動監管部門加速智駕安全標準制定,同時迫使競品跟進技術升級。正如盧放所言:“智駕平權的前提是安全平權。”
嵐圖夢想家如何定義MPV安全新范式?
作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MPV,全新嵐圖夢想家以“主動安全+被動安全+機械安全”三維體系,重新定義高端新能源MPV的價值標桿。130km/h AEB、eAES自動避讓、泊車代駕VPD(可記憶1km路徑自主泊車);C-NCAP五星認證、2000MPa一體式熱成型鋼車身、110km/h超美標追尾測試;智能底盤實時調控四驅扭矩,冰雪路面側滑抑制能力提升40%。
在30萬-50萬元高端MPV市場,夢想家直面競品。其差異化在于:智駕安全標簽,競品側重舒適與續航,嵐圖以“安全”切入,契合家庭用戶核心訴求;華為生態加持,鴻蒙座艙與乾崑智駕形成體驗閉環,強化科技豪華感;場景擴展性強,OTA 2.0推送后,新增城市領航輔助功能,覆蓋90%高速與快速路場景。
對于高端MPV用戶而言,“滿載家人的安全性”優先級遠高于炫酷科技。嵐圖以安全為支點,正在改寫市場游戲規則。
嵐圖此次動作,折射出智能駕駛賽道兩大趨勢:
從功能競賽到標準競賽:車企競爭焦點正從“誰的功能多”轉向“誰的標準更權威”;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賦能:智駕能力需與整車架構深度協同,單純依賴算法或硬件難以形成壁壘。
作為東風集團旗下的“造車新實力”,嵐圖兼具傳統車企的制造功底與新勢力的創新敏捷性。其戰略清晰——以安全為差異化抓手,避開與蔚來、理想的正面廝殺,在高端MPV藍海市場建立護城河。然而,挑戰亦存:華為智駕的開放生態可能削弱嵐圖的技術獨特性;同時,如何將“安全”標簽轉化為銷量,仍需市場驗證。
若“智駕安全五星標準”獲行業廣泛認可,嵐圖有望成為智能駕駛安全領域的“規則制定者”。而盧放蒙眼挑戰的象征意義在于:當車企CEO敢將自身安全托付給機器時,用戶距離真正信任智駕便不再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