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交通銀行發布2024年年報,一組數據瞬間引發市場震動。
“全年凈現金流-1135.11億元,同比下滑525.80%,其中經營性現金流-573.48億元,投資性現金流-980.89億元,僅融資性現金流維持正數。”
這一數據被部分媒體形容為“斷崖式下跌”,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十分關注,甚至引發儲戶對資金安全的擔憂。
不過,若細讀財報全文,矛盾點浮出水面。
交行全年凈利潤達935.86億元,同比增長0.93%,資產總額突破14.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31%,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01.94%。
一、為何盈利增長與現金流“雙負”并存?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穿透表象,解析銀行的特殊運營邏輯。
首先,銀行的經營性現金流并非傳統企業的“銷售收入”,而是資金流動的凈額。
2024年,交行客戶貸款余額增加5980億元,增幅7.52%,而存款僅增長2.91%。
貸款發放速度遠超存款增長,則會導致現金凈流出。
其次,交行2024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高達9549.91億元,主要用于債券投資、科技基礎設施及數字化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其投資標的中包含大量政府債券、綠色金融產品等低風險資產,短期現金流出實為長期收益鋪路,未來可能成為利潤增長點。
最后,交行通過發行債券、吸收同業資金等方式,融資性現金流凈增425.2億元。
這在銀行業并非異常操作,資本補充是銀行常態化經營的一部分。
二、現金流為負不等于銀行“沒錢”
儲戶的存款記錄在銀行負債端,而銀行通過貸款、投資將其轉化為資產。
現金流負值反映的是資金流動方向,而非償付能力。
截至2024年末,交行客戶存款余額8.8萬億元,流動性覆蓋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120%和16.0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24%,均遠高于監管紅線。
交行全年凈利潤935.86億元,同時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01.94%,相當于為每1元不良貸款準備了2.01元的風險緩沖。
凈利潤和撥備雙增長,才是抵御風險的核心指標,相比之下,現金流波動更多反映戰略調整節奏。
而且是國內銀行業實行存款保險制度,50萬元以內本息全額保障。
交行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需接受更嚴格的流動性壓力測試和監管審查,“大而不能倒”的屬性,進一步強化了其風險抵御能力。
三、儲戶應該關注什么才對?
儲戶要跳出短期數據,聚焦長期指標,交行不良貸款率連續下降,且實質性清收占比45.6%,說明風險處置能力增強。
2024年交行在長三角等區域貸款占比已超54%,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人工智能釋放超1000人力成本,“交政通”平臺接入2000余項政務服務,效率提升或將改善未來現金流。
交行財報的這次“現金流負值”,被誤讀為償付危機,也順便給所有的儲戶提了個醒。
銀行業是典型的順周期行業,經濟下行期加大信貸投放可能導致短期現金流承壓,但這也是逆周期調節的體現。
儲戶更應關注的是銀行資本充足率是否達標?不良貸款是否可控?存款保險制度是否覆蓋你的資金?
披露的數據會“說話”,但更需要“解碼”。
交通銀行的案例揭示了一個深層邏輯,在金融系統的復雜網絡中,單一指標從來不是評判安全的標尺。
當輿論場被“現金流暴跌”的標題裹挾時,理性儲戶應穿透數字迷霧,聚焦監管底線、資產質量與長期戰略。
畢竟,銀行的“健康”與否,從未取決于一場財報的喧囂,而是藏在國家背書、制度保障與時間驗證的靜水流深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