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哪吒汽車宣布與國內134家核心供應商達成總額超20億元的債轉股協議,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頭部供應商參與其中。
根據協議,供應商70%的債務將轉為哪吒母公司合眾汽車的股權,剩余30%則以無息分期形式從今年5月起分15個月償還。這一動作被外界視為哪吒汽車化解債務、推動復產的關鍵一步。
近半年,哪吒汽車因資金鏈問題頻繁被曝拖欠供應商款項。黑貓平臺數據顯示,近期關于“哪吒汽車+維修”的投訴量激增,超九成用戶反映4S店無法提供原廠配件,消費者被迫“無限期等待”。
此次債轉股協議,本質上是將債務壓力轉化為股權合作,既降低企業短期償債壓力,也綁定供應商利益以穩定供應鏈。
不過,有供應商私下表示,接受債轉股實屬無奈:“哪吒目前資不抵債,只能賭新一輪融資成功。”根據規劃,哪吒計劃通過E輪融資引入40億-45億元資金,但若融資款優先用于還債,實際經營輸血效果有限。
國內市場的收縮與海外擴張形成鮮明對比。
1. 直營體系“大撤退”:深圳成為首個直營店清零的城市,寶安、龍崗門店相繼關閉,僅保留經銷商渠道且無現車交付。蘇州、重慶等地用戶也收到關店通知,部分銷售人員轉投其他品牌,二手車市場甚至出現“半價甩賣”。
2. 押注東南亞市場:
泰國成為戰略重心:哪吒計劃7月啟動哪吒X的本地化生產,并與泰國代工企業BGAC簽署5年合作協議,目標將泰國工廠的出口產能提升至50%。
借政策窗口搶灘:泰國“EV3.5”政策要求2026年進口電動車本地化生產比例翻倍,哪吒通過代工模式規避風險。
價格優勢明顯:國內售價8萬-12萬元的車型,在泰國可賣到20萬元,利潤空間更大。
盡管東南亞市場增長潛力大(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僅3.8%,預計2028年達19%),但哪吒的擴張策略存在隱憂:
技術短板:依賴代工模式可能導致品控風險,且缺乏核心技術的低價策略易陷入“內卷復刻”。
巨頭圍剿:比亞迪、廣汽昊鉑已在泰國建廠,奇瑞工廠也將于2025年投產。哪吒若無法在7月實現哪吒X量產,恐被擠出市場。
結語
債轉股為哪吒爭取了喘息時間,但核心問題未解——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同時重啟國內生產、開拓海外市場?若新融資未能到位,供應商從“債主”變“股東”后,耐心能維持多久?對消費者而言,更現實的考量或許是:買車后配件斷供怎么辦?這些問題,哪吒需要給出比口號更扎實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