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同學聚會的餐桌上,總會有人拍著胸脯說:"要是有100萬,閉著眼買套學區房"。如今再拋出同樣的問題,空氣里卻會突然安靜——有人低頭抿茶,有人轉著手機,曾經炙手可熱的房產投資,似乎一夜之間成了燙手山芋。
這屆投資者集體踩下的這腳急剎車,遠不止"錢袋子癟了"這么簡單。
一、政策底牌早已亮明
2019年銀保監會"房住不炒"的定調不是起點,而是給持續二十年的房產牛市正式落槌。三道紅線、二手房指導價、租購同權等組合拳,像精密的手術刀剝離著樓市的金融屬性。某頭部房企以七折拋售現房的新聞,恰似一記警鐘:當政策風向標180度調轉,曾經的暴利賽道可能瞬間變成沼澤地。
二、安全墊思維強勢回歸
某銀行私行客戶經理告訴我,現在高凈值人群的咨詢話術徹底變了:“從前開口問‘年化能到多少’,現在第一句都是‘最壞情況會虧多少’”。經濟周期的巨浪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財富管理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要看準補給站、躲開暗礁的馬拉松。
三、保險是應對風險的剛需
某私人銀行報告顯示,2023年高凈值人群保險配置比例同比提升27%,年金險規模首度超越信托產品。在陸家嘴的金融圈里流傳著新段子:"十年前見面問'有幾套房子',現在改問'有幾個保單現金價值過千萬'"。
真正的財富管理不是追求最高收益,而是構建對抗風險的多層護甲。杭州有位企業家在疫情前將六成資產轉為增額終身壽,現在每年產生的現金流正好覆蓋著三家實體店的運營成本。"當所有重資產都在貶值時,這份保單成了我的救生艇。"
最近重讀《濤動周期論》時,這段話讓我后背發涼:"多數人往往在趨勢衰竭時方才覺醒"。眼下這場靜悄悄發生的財富遷徙,或許正是時代給我們上的新課: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今天,比追逐風口更重要的,是找到那艘能穿越風浪的船。#房地產 #保險 #投資 #經濟泡沫 #理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