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訪問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戴安斯在返美之前,對中國提出一個并不算過分的建議,或者說要求。對待這件事,中國外交部也給出了積極回應,那么這可以解釋為“特朗普已經拿到了想要的”?或者說,特朗普已經實現了初步合作的計劃?
據觀察者網報道,戴安斯表示在珀杜出任駐華大使后,希望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安排兩黨參議員代表團訪華。對于這個并不過分,甚至是充滿積極意義的信號,中方也給出正向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歡迎更多美國國會議員及各界人士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增進對中國的客觀了解,為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建設作用”。
外交部給出的回應,沒有任何多余的話術,然而釋放出的信號確實是明顯的,那就是愿意溝通。
在人們對拜登、特朗普兩屆美國政府印象中,都默認“溝通”是中美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是看不見的隔閡。
拜登政府就臺海問題頻繁觸及中方底線,時任眾議院院長佩洛西竄臺之后,中美溝通陷入谷底,王毅在會見布林肯時直接坦言,中美關系處于建交以來的谷底。中美領導人三次會晤,也僅僅是起到了“止跌企穩”的作用,拜登政府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徑,根本無法讓中美關系回到正軌。
對比之下,特朗普對華的激進態度,更是讓人產生相對悲觀的情緒。可不該忽略的是,在其第一任期時,特朗普需要讓“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才好讓人們為貿易戰代價買單。如今,貿易戰已經成為常態,而且中美之間再打關稅戰爭也收割不了多少油脂,中美之間還有必要劍拔弩張嗎?
特朗普不同于生長在冷戰時期的美國政客,也不是只有國家對抗思維的建制派,而是一個敢于打破規則,玩弄手段的總統。從勝選到正式入主白宮,特朗普不止一次強調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也多次表示無意與中國爆發沖突。
當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特朗普的如意算盤里肯定處處是陷阱,但溝通一定是中美之間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回避這種溝通就會導致難以想象的后果發生。因此中方給出的回應,就是為了避免誤判,哪怕國會這群人同特朗普不對付,也算是在美國國內安插一道“防護欄”。
其次,戴安斯的提議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特朗普的“授意”在,畢竟未來中美若真要合作,來自國會的壓力必須要減少一部分,否則就會被指控是“賣國”。
總而言之,盡管中美之間正式且重大的合作還未開始,但該有的氛圍和渠道都需要搭建與保持。這是初步合作應有的基礎,對比美俄關系回暖之前,更多的是暗中溝通,那么中美之間的溝通,就是明面上的博弈。如今,這盤棋已經被拉開序幕,該怎么下,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