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電“國補”政策在今年的延續實施,讓眾多企業和商家沒想到的是,2月以來,在一線市場的落地實施過程中,遇到了新情況和新煩惱。
寧言||撰寫
今年,一線市場開局之后,家電“以舊換新”國補政策的無縫銜接實施,給不少廠商在市場經營和競爭中,再添一把“熱火”和“希望”。
不過,短短2個月時間,讓不少家電廠商頗為無奈,甚至有點痛苦的是:去年的后4個月,家電“國補”政策驅動下的市場和消費火爆局面,在今年的市場上并未得到延續。反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困難,讓不少家電廠商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甚至呼吁要取消“國補”才好。
多位家電廠商人士告訴家電圈,今年以來,在“國補”政策的推動之下,一線市場的競爭、消費和發展等出現了很多新變化。不再是“國補”政策一推出,市場出貨就立馬反彈、消費需求強勁活躍,而是出現了一系列低迷與不景氣的走勢,甚至“國補”政策成為一些廠商的“經營包袱”。
具體來看,家電圈發現,最近一個月以來,主要是一線市場的家電消費熱度不高,很多當季的家電產品比如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出貨低迷,以及大量消費者出現“持幣待購”的局面。無論是“以舊換新”還是“首次購買”,主要消費者都處在等待與觀望之中。
讓眾多家電廠商感受到困擾,或者煩惱的地方,在家電圈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家電“國補”政策對于消費市場的拉動和刺激效果衰減。去年“國補”政策推出時間晚,而且實施周期短,很多消費者為了搶奪“國補”紅利,出現了一輪較為明顯的“提前消費”。進入2025年以來,隨著“國補”政策實施,而且是全年性政策,很多消費者采取了觀望,要么是等待企業降價后再出手,要么是等到需要時再購買,反正就是不再提前消費了。
不少家電廠商認為,這一輪的消費市場疲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內外部經濟動蕩的影響,主流消費群體偏保守和謹慎,不愿意也不敢輕易出手換新家電。
二是,市場競爭白熱化和廠商爭奪的兩極分化。當前家電市場在一輪“內卷式競爭”中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爭搶惡化和升級,這就帶來了大企業和大商家,利用自身的市場地位、產品和促銷資源等優勢,加大并加快了在一線市場的洗牌,不斷擠壓眾多中小家電廠商的生存空間。今年以來,在市場上數量占比更多的中小廠商,出現了明顯的經營下行和出貨困難,很多中小廠商市場開盤遇阻,企業負責人出現了“夜不能寐”的情況。
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上的兩極分化,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已經不可避免。這一輪的家電“國補”政策,普遍被認為是利好大中型廠商,而加劇了中小廠商的生存危局和經營下行。
三是,市場經營和廠商爭奪手段的全面同質化。隨著家電“國補”政策的全年實施,且覆蓋全國主要家電品牌企業和商家,成為一線市場上主要廠商的“通用手段”。這也就意味著,主要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和競爭被推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大家都將面臨“國補”政策之下的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營銷和同質化搶奪。
由此,家電“國補”政策不再成為少數廠商的優勢策略,那么整個市場又將回歸原點,大家不只是要拼低價、拼成本,還要拼服務、拼用戶的綜合應變能力了。簡單來說,家電市場又回到拼真功夫的時刻,“能者上、庸者下”從未改變。
接下來,隨著新一輪刺激消費政策的陸續推出,這是否會給家電市場,特別是家電消費熱情的激活,提供新的助力?在家電圈看來,眾多家電廠商不能滿足并停留于“國補”政策的紅利本身,而是應該找到更多確定性的機會和方向。既要加大對市場的拼搶和同行的洗牌,還要強化對用戶的經營和教育引導。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