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2024-2025賽季,在外援的政策方面,進行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調整,從上賽季的四節4人次,直接變成了四節7人次,外援的出場時間得到了幾乎翻倍的增加(前面三節比賽可以使用雙外援,第四節比賽使用單外援),如此一來,國內球員的出場時間,也是隨之大量減少。如此大的變化,也引起了很多球迷熱議。
有的球迷認為外援上場時間多,嚴重壓縮了本土球員上場時間,現在本土球員在場上就是光做防守的工作,運球、投籃都是外援來完成,這樣的CBA聯賽,怎么培養國內本土球員呢?還是支持前面三節比賽上一名外援,第四節不上外援,全部由本土球員來完成,與此同時,在比賽中,還必須上二至三名年輕球員,讓本土球員得到更好的發揮。
有的球迷表示這樣做,就是在拿中國的錢,在養外國球員和歸化球員,造成了很多本土球員,都失去了打CBA職業聯賽的機會了。或者說即便打了職業,但是,出場打球的機會也是變得很少。如果長此下去,那么,必然導致本土籃球人才大量流失,甚至,讓很多小子都不愿選擇籃球職業道路了,因為,就算是打到了職業聯賽,也是難有長成的機會。
假如,沒了籃球人才,失去了籃球人才的成長,那么,中國籃球如何能發展起來?這樣的做法,就是在徹底廢掉本土球員和中國籃球!中國砸錢搞籃球職業,難道就是為了讓外國球員主導中國籃球?那么發展中國籃球的意義,何在?發展中國體育的意義何在?
當然了,也有不少球迷支持CBA聯賽增加外援的出場時間,有球迷就表示“說實話,看球看的是競技比賽的激烈程度,我不介意CBA得賽場上是10個老外,只要比賽好看,我認為就是OK的。”
也有球迷表示“我支持全面放開亞洲外援,只要控制歐美外援的出場時間就可以了,要把CBA聯賽打造成亞洲第一聯賽,反正國際比賽只需要12名球員就夠了,只要培養精英球員就可以了,一些水平低的球員,說實話,真的沒有必要在聯賽待著了!”
還有球迷表示,如果,你讓他們去跟小學生打比賽,那么他們每場都發揮得相當不錯!請記住一句話:只有對手強大了,自己才能變得強大。要是再“閉門造車”的話,到了國際賽場上還是用中國男籃的表現同樣會是一塌糊涂。出場時間,出場名額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而不是政策限制,吃干飯的上去折返跑嗎?有能力的自然會有上場的機會!看看張寧、胡金秋、徐杰、胡明軒、周琦等國內一干優秀球員,他們不是一樣可以打出來看,他們不是一樣可以成為球隊的中流砥柱嗎?
可以說,現在的CBA聯賽增加外援出場時間,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如果不增加外援的出場時間,那么,國內球員沒有辦法提升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倒逼國內球員成長和球賽的觀賞性,建議合適的時候還要繼續增加外援的出場時間。只有這樣,比賽才會更加精彩,聯賽的競爭力才會更好。
總之,對于增加外援出場時間,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于增加外援的出場時間問題,中國籃協主席郭振明,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也是進行了說明,他表示會堅持CBA聯賽的這一改革方向。外籍球員政策的調整就是要打破舒適區,提高比賽的對抗激烈程度。雖然有一些阻力,但我們會堅持下去。現在兩個外援都對付不了,到國際賽場上五個對手都是‘老外’怎么辦?
從郭振明所言來看,他就是看到了中國男籃在2023年的糟糕表現,與CBA聯賽的溫室環境有關系,認為CBA聯賽的競爭力不足,才導致球員在國際上競爭力差。為此,他也是不得不痛定思痛,對CBA聯賽進行重大的改變,增加本土球員與外援之間的較量。
說實話,筆者也是支持CBA聯賽增加外援上場間,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淘汰一些混日子的球員,有助于本土精英球員成長。也有助于聯賽健康發展,吸引更多球迷。那么,各位看官,你們認可郭振明的這個觀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