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榜曾是新造車連續發布的數據,如今分析機構也開始給出汽車品牌的周銷量數據,3月10日-3月16日的周銷量數據顯示,外資車強勢回升,在前十大汽車品牌中,外資車再次占據主導地位,凸顯出外資車的反擊在繼續。
這一周的汽車品牌前十中,外資品牌占據了6個位置,占據了多數,而國產品牌之一的奇瑞很不巧跌出了前十,導致外資品牌與國產品牌平分天下的格局被改變。
外資車今年以來大舉推一口價、零息貸款、保險費補貼等等,在諸多優惠條件下,進一步將汽車價格推到新低,降價成為最大的利器,而從市場銷量可以看出外資車的降價無疑已取得效果,推動了他們排名的上升。
外資車的排名上升,不一定是銷量的回升,而是在整體市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部分國產品牌的銷量下滑幅度更大,從而導致了他們的排名下降,而外資車的下滑幅度收窄,因此外資車取得了排名的上升。
燃油外資車的代表無疑是大眾和豐田,這兩家外資車企居于國內汽車市場第二名、第三名,曾一直被唱衰的本田竟然也取得了排名的回升,本田從之前幾周的跌出前十之外,這一周已回升到第八名。
外資新能源汽車領軍者毫無疑問是特斯拉,如果看媒體的報道,都以為特斯拉在國內市場不好過了,然而從銷量數據來看,特斯拉卻是穩步提升,近三周的銷量分別是1.24萬、1.28萬、1.52萬輛。
在外資車的強勢進攻下,國產品牌也在強力抵抗,燃油車大舉降價,某國產品牌的熱銷車型已低至4.99萬,這已它很多年前曾經推出的價格了,這款車型之前售價在7.99萬,可見價格戰的慘烈,而它積極應對價格戰也成為市場的贏家之一。
外資燃油車和國產燃油車的強力攻勢,再度維持了燃油車在汽車市場的強勢,燃油車如今仍然在國內汽車市場居于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并未能再度突破五成。
燃油車的猛烈反擊對新造車來說是巨大的壓力,近幾周新造車企業的銷量都沒能突破萬輛,最高的也才8600輛,這也意味著新造車企業仍然未能進入國內汽車市場前十名。
如今的市場對于新造車來說正是風雨飄搖的時候,近期又有一家新造車傳出解散研發團隊、工廠停擺,進一步讓新造車恐慌,事實上2024年就已有數家新造車陷入困境,普遍擔憂今年會有更多新造車被市場淘汰。
新造車當年曾以改變汽車市場為使命,近期他們也紛紛宣揚未來國內汽車市場將會只剩下7-8家企業,而從整體銷量來看,他們都不入前十呢,談什么剩者為王?
面對新造車的豪言壯語,國產自主品牌燃油車強企業在近期放話,沒有燃油車的車企將被市場淘汰,這無疑是對新造車的諷刺,這句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沒有燃油車就沒有足夠的規模,而沒有規模是很難在汽車市場生存下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