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明星辰
零售業(yè)是一個古老的行業(yè),歷經千年,其核心始終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盡管現(xiàn)代商業(yè)為其核心增添了層層包裝,呈現(xiàn)出多種不同模式,但本質未曾改變。在過去,信息差是導致價格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80年代廣州 5 元左右的電子表,到內地能賣到二三十元,這便是信息差導致的價格差異。那時,由于交通和通信的限制,不同地區(qū)之間的信息流通相對緩慢,人們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有限。一些商家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將商品從價格較低的地區(qū)運到價格較高的地區(qū)進行銷售,從而賺取豐厚的利潤。
依靠信息差難以獲取高利潤
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渠道日益增多,信息差帶來的價格差異逐漸縮小。如今,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輕松獲取各種商品的價格信息,比較不同商家的報價,從而選擇最優(yōu)惠的購買渠道。這使得零售商們難以再依靠信息差獲取高額利潤,必須尋找其他途徑來增加收益。
批量差,即一次性訂購商品的數(shù)量不同導致價格不一致。比如買一斤土豆和買一噸土豆的價格必然不同。對于零售商來說,批量采購商品可以獲得更低的進價,從而在銷售時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如今,批量差已成為零售商獲取差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許多零售商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爭取更優(yōu)惠的批量采購價格。同時,他們也會根據(jù)市場需求和銷售情況,合理控制庫存,避免積壓過多商品,降低成本風險。此外,一些零售商還會通過聯(lián)合采購等方式,擴大采購規(guī)模,進一步降低進價。
時間差是獲取差價的一個重要途徑
除了信息差和批量差,時間差也是獲取差價的一個重要途徑。時間差是指顧客從付款到獲取商品的時間,時間越短,差價越大。像便利店的商品比賣場貴,正是因為在便利店里獲取商品的時間更短,所以我們常說便利店的核心產品是時間。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時間的價值。對于一些急需商品的消費者來說,他們愿意為了更快地獲取商品而支付更高的價格。因此,零售商可以通過縮短顧客的等待時間,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差是實體零售店對抗線上零售的主要武器。線上零售雖然具有便捷、價格透明等優(yōu)勢,但在商品配送時間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延遲。而實體零售店可以通過優(yōu)化庫存管理、提高配送效率等方式,縮短顧客的等待時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及時的購物體驗。
不要讓門店限制了對市場的觀察和拓展
接下來談談零售商的牢籠。當前,多數(shù)零售商被困于店鋪,每一家店仿佛一個牢籠,不僅在物理上,也在心理上囚禁著零售商。全天守店、等客上門,寸步不離,妥妥的坐商,看店猶如坐牢。小小的門面既限制了零售人的活動范圍,也限制了他們對市場的觀察和拓展。在店鋪里,零售商只能被動地等待顧客上門,無法主動出擊,尋找更多的銷售機會。
此外,店鋪的租金、水電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一些小型零售商來說,這些費用可能會占據(jù)很大一部分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而且,如果店鋪的位置不好,客流量少,那么銷售業(yè)績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某百貨商場
長期守店的生活容易讓零售人陷入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往往只想著如何增加客流、擴大門店商圈影響力,卻始終難以擺脫門店的禁錮。這種心理上的禁錮使得他們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fā)展。
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零售人可能會感到壓力巨大。他們擔心自己的店鋪被競爭對手超越,擔心銷售額下降,從而陷入焦慮和不安之中。這種心理狀態(tài)也會影響他們的決策和行動,使他們更加保守,不敢嘗試新的經營方式。
打破門店束縛,出門做生意
世界那么大,零售人不應該走出去看看嗎?走出去并非關店旅游,而是打破門店束縛,出門做生意。出門做生意可以拓展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額。比如在店外擺放應季或促銷商品售賣,這與擺放搖搖車或冰柜不同,需與相關管理部門溝通。通過在店外展示商品,可以吸引更多的路人關注,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如果門口擺攤受阻,可擺遠些,到周邊社區(qū)或集市。這樣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潛在客戶,擴大銷售范圍。
此外,還可以利用關系跑單位拉團購、對接社區(qū)團長分銷優(yōu)勢商品等。團購和分銷可以帶來大量的訂單,提高銷售業(yè)績。同時,通過與單位和社區(qū)團長的合作,可以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降低市場風險。
走出去還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店外擺攤或參加社區(qū)活動,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和商品。通過與顧客的直接互動,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饋信息,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意見,從而改進商品和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
同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和公益事業(yè),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提升品牌的美譽度。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關注,增加品牌的忠誠度。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和拓展,才能保持競爭力。走出去可以讓零售人接觸到更多的市場信息和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動態(tài)和行業(yè)趨勢。通過學習和借鑒其他商家的成功經驗,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經營方式,提高競爭力。
某玩具品牌六一前夕舉辦“拼圖大賽”人氣滿滿
此外,走出去還可以尋找新的合作機會和發(fā)展空間。與其他商家、供應商或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可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共同開拓市場,提高市場份額。
比如在某個四線的城市,由于市容管理相對寬松,某個優(yōu)秀的連鎖品牌零售商在其部分門店門外設置了外擺,以生鮮、紙品、加工食品為主力,輔以季節(jié)性百貨如秋衣褲、棉拖及電熱毯。用生鮮紙品低價引流,用加工食品百貨補充毛利,門店業(yè)績平均增長 100%,效果最好的門店從日均 5000 + 提升至 15000+,翻了2倍。同時,他們招募了兼職分銷車隊,在周邊鄉(xiāng)鎮(zhèn)集市進行車銷,并推行團購獎勵制度,鼓勵全員營銷。通過這些措施,將每一家門店都從坐商變成行商,打破門店身上的枷鎖,沖出牢籠,提高業(yè)績,度過難關。
可見,通過實際檢驗,打破牢籠走出去的效果立竿見影。在零售業(yè)內憂外困時期,需打破固有條條框框,尋找新增長點,度過嚴冬。但知易行難,分享的思路和方法,具體落地實施還需結合自身情況,方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
零售門店要打破牢籠,走出去,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和拓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希望廣大零售人能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開啟行商之路,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jiān)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