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世界格局風起云涌,而中俄兩國在諸多領域的互動也備受關注。
然而,最新一組數據的出爐,讓很多人驚呼中俄之間出現了三年來未曾見過的新局面。
有人說,這下特朗普可以高興了。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俄石油合作
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可以說是天然互補的。
一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一邊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之一。
中國對能源的穩定供應有著持續不斷的需求,而俄羅斯則在全球能源市場面臨調整的背景下,急需一個穩定、龐大的買家。
正因為這種彼此需求的契合,讓中俄的石油合作逐漸走向深入,也更加具有戰略意義。
近年來,中俄不僅僅停留在石油貿易的層面,而是在能源基礎設施上展開了更緊密的對接。
其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就是一個標志性的工程。
它起點在黑龍江的黑河,終點一直延伸到上海,全長數千公里,途經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的多個省市。
這條“能源大動脈”一旦全面貫通,可以為九個省區市、超過4.5億人提供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在推動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型的同時,也讓中俄能源合作更具長期性和穩定性。
在石油方面,早在2011年,中俄就共同建設并啟用了原油管道,這條管道也成為中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
相比傳統的海運方式,管道輸送不但更高效,還能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和安全風險,也進一步加強了兩國之間的能源聯系。
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能源格局發生劇烈變化。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讓其在歐洲市場的出口受限,迫使俄羅斯更大力度地轉向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
與此同時,中國也希望在全球能源價格劇烈波動的背景下,拓寬自己的進口渠道,確保能源安全。
2023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總量達到1.07億噸,同比增加了24%。
這個數字不僅是中俄合作深化的直接體現,也顯示出俄羅斯在中國原油進口來源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在全球局勢復雜多變的當下,中俄通過穩定的石油和天然氣合作,不僅增強了彼此的抗壓能力,也為兩國關系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突如其來的新情況
就在中俄能源合作持續深化、數據一路飆升的背景下,2025年開年卻出現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新情況。
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2.6%,出口總額也同比下滑了17.6%,為83.69億美元。
這是中俄石油貿易在經歷了2022年到2024年三年持續增長之后,首次出現的回落局面。
這一變化無疑引發了一些關注,甚至有聲音開始擔心中俄合作是否會出現“退潮”。
但其實,如果把視角拉遠來看,這一調整早在中俄兩國的預期之內。
俄羅斯方面的能源專家早在今年年初就指出,2025年的石油出口數據可能不如前幾年亮眼。也就是說,這不是突然出現的“變動”,更像是一次正常的市場變化。
造成這一變化的首要原因,其實來自中國國內能源消費結構的轉變。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尤其是電動車的普及速度遠超市場預期,導致傳統汽油車的市場份額逐步縮小。
隨著電車逐漸取代燃油車,對原油的需求自然也有所下降。
此外,西方國家對中俄經貿往來設置的種種限制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貿易的外部壓力。
但這同樣屬于可預見的挑戰,不足以動搖中俄合作的大局。
更重要的是,石油出口的波動,并不代表中俄整體貿易關系出現問題。
相反,在其他領域,兩國合作仍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再創新高,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活力。
俄羅斯亞太地區研究中心主任謝爾蓋·薩納科耶夫也公開表示,預計2025年中俄貿易總額將達到2500億美元。
這一目標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雙方持續擴大經貿合作的基礎上。
因此,盡管石油貿易數據出現短期波動,但這并不意味著中俄關系出現了裂痕。
相反,它反映出的是中俄能源合作也正在適應時代變化,進入一個更加穩健的新階段。
美國別高興太早
中俄之間的石油貿易數據雖有下滑,但若有人因此就急著慶祝,恐怕還為時過早。
尤其是美國,更不能因此就以為中俄關系出現了松動。
在美國政壇,特朗普和拜登在對俄政策上的確存在明顯差異。
拜登政府堅持對俄強硬路線,推動對俄制裁,持續為烏克蘭提供支持,而特朗普的態度則截然不同。
早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頻繁放出“要盡快結束俄烏戰爭”的言論,表現出一副要與俄羅斯“握手言和”的姿態。
而在他重返政治中心的同時,也在不斷向外釋放緩和美俄關系的信號。
就在2025年3月18日,特朗普高調宣布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并用“愉快”“富有成效”來形容這次交談。
第二天,他又在接受《布賴特巴特新聞》采訪時表示,自己近期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總統進行了兩次“非常好的談話”。
他公開表示,美國應該與俄羅斯打交道,還稱贊俄羅斯“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暗示這是一位值得合作的“潛在伙伴”。
最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還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戰略設想:如果美俄關系能夠正常化,從而讓俄羅斯遠離中國,那就是“一個好結果”。
這番話清楚地透露出他的如意算盤——一方面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另一方面試圖借此實現對中國的遏制。
不過,特朗普的設想聽起來似乎有些一廂情愿。
中俄關系并非建立在短期利益之上,而是在長期合作、戰略互補以及共同面對外部壓力的基礎上逐步深化的。
相信普京也看得清楚:如果輕易倒向美國,不但不會換來真正的安全感,反而有可能在戰略層面被牽著鼻子走。
況且,特朗普是否真的能兌現自己的承諾,現在還只是未知數。他的對俄姿態在美國內部也存在極大爭議,能否付諸實踐,仍是一個大問號。
因此,盡管中俄石油貿易在短期內有所回落,但這并不意味著兩國關系的根基出現動搖。
對于試圖“聯俄遏華”的美國來說,過早地高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
參考資料:
中國是否計劃與俄羅斯開展新的大型石油項目或簽訂石油產品合同?中國駐俄大使回應——界面快訊
中俄能源領域互補性強 具有長期合作基礎——看看新聞
中國海關總署:今年前兩個月俄對華石油出口減少12.6%——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專家:2025年中俄貿易額將持續增長——海外網
特朗普:俄羅斯領土比中國還大,有礦——觀察者網
#春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