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我到了福建前線。為什么說是福建前線呢?因為就在當天,解放軍在臺海突然啟動了一場沒有預警、沒有通告、說打就打的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
就算是沒有這場演習,福建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向海圖強、捍衛(wèi)海疆、維護統(tǒng)一的前線。新中國成立后,更是對臺統(tǒng)戰(zhàn)和對臺斗爭的最前線。
3月18日,我有幸參觀了馬尾造船廠和福州船政局舊址,也就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這里是中國近代海軍、近代造船工業(yè)的搖籃,也是中國航空工業(yè)的搖籃。
當天,我感慨良多,其中主要有兩條:第一,不努力造軍艦,就得努力還賠款;第二,中國的航母依次被命名為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是有深刻道理的。
為什么說不努力造軍艦,就得努力還賠款呢?我們來看看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福建水師。福建水師1879年正式成立,但1884年8月就在馬尾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了。
是中國士兵不英勇嗎?恰恰相反,水師全體將士臨危不懼、頑強抗敵。振威號被法國鐵甲艦重炮擊中后無法操縱,但管帶和船員堅持戰(zhàn)斗,并擊中了法艦臺斯當號的艦長和數(shù)名士兵。
在振威號即將沉沒之際,戰(zhàn)士們還升起了代表中國的黃龍旗,表示“艦雖亡,旗還在”。這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官兵傷亡多達736人。
福星艦的管帶陳英,冒著敵人的炮火站在高處指揮戰(zhàn)斗,號令全艦士兵奮勇向前,開足馬力沖向了法國的旗艦。陳英被炮彈擊中犧牲后,副隊長張春頂了上去。張春陣亡后,三副王連頂了上去……
是因為指揮不當嗎?我只能說有指揮的因素,但即便是指揮得當,福建水師也難以扭轉(zhuǎn)局勢,既沒有人家的噸位大,也沒有人家的性能好。
中法馬尾海戰(zhàn),福建水師總噸位僅有9800噸,裝備火炮僅50余門,且是很落后的前膛炮;法國艦隊共1.5萬噸,裝備火炮77門,多是先進的后膛炮。福建水師的炮火都在露天甲板上,沒有任何防護。
中國軍艦多是鐵脅船,且采用立式蒸汽機,機器在水線以上,沒有鐵甲防護。法國艦隊不僅配有鐵甲艦,還裝備了當時的新式武器——機關炮和桿雷艇,蒸汽機也在水線下。
是我們?nèi)吮?,造不了鐵甲艦和先進的前膛炮?顯然不是,福州船政局是當時遠東最大最先進的造船廠。福州船政局的學員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既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也有思想家嚴復等等。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福州船政局,有能力造更多更好的軍艦,但無奈掣肘太多。比如接替左宗棠閩浙總督位置的吳棠,這個人是慈禧的親信,經(jīng)常給福州船政局使絆子。
他拿沈葆楨沒辦法,就從沈葆楨身邊的人下手,用各種手段逼走了船政局的要員周開錫、葉文瀾,弄得福州船政局人人自危,許多官員、管理技術(shù)人員被迫辭職。
后來在左宗棠的干預下,清廷調(diào)走了吳棠,但新的問題又來了,經(jīng)費總是拖欠,至1877年底,閩海關拖欠經(jīng)費高達50 萬兩。
為什么經(jīng)費出現(xiàn)了問題?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臺灣軍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后來沈葆楨率軍赴臺,一面與日軍交涉,一面積極備戰(zhàn)。
日本眼看無法軍事占領臺灣,轉(zhuǎn)而用外交手段解決。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最后賠了人家50萬兩白銀,換取日本從臺灣撤軍。而這些費用,都要從閩海關扣除,導致閩海關沒錢給船政局了。
從1880年開始,閩海關只能撥付六成的經(jīng)費。1883年只能撥付三分之一。經(jīng)費不足,別說產(chǎn)能擴張了,能維持住運轉(zhuǎn)已經(jīng)實屬不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保守派對福州船政局進行了釜底抽薪,他們批評福州船政局勞民傷財,花了那么多銀子卻沒有回報。在壓力之下,福州船政局只好把一些鐵脅船改成商船使用,但這種船又沒有木船經(jīng)濟。
清政府內(nèi)部有人對福州船政局雇傭外籍工匠說三道四,比如李鴻章就認為洋人性情乖張,威令不行。在1874年,清政府將所雇洋員全部遣散回國,給福州船政局帶來了混亂(后來又請回來了一部分)。
1875年,沈葆楨調(diào)任兩江總督,此后福州船政局船政大臣更迭頻繁,很多人將此地當成了一個撈油水的地方。
馬尾海戰(zhàn)之后,清政府本應該奮起直追,但他們卻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對自行制造軍艦失去了信心,對福州船政局的支持大不如以前了,走上了造不如買的路子。
可問題是買艦也不盡心,北洋水師在1888年成軍后,從1888年底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六年時間內(nèi)未添置一艘新艦?,為甲午海戰(zhàn)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不僅要賠款兩億兩白銀,還要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給日本。兩億兩白銀什么概念?打造北洋水師,總共才花了2300萬兩。
這兩億兩白銀及其利息,足以打造十幾支北洋水師。這就是血淋淋的教訓——不努力造艦,就要努力還賠款,所以我們要堅決支持中國海軍繼續(xù)下餃子。
第二個感悟,中國的航母依次被命名為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是有深刻道理的。第一艘航母被命名為遼寧艦,我認為原因有兩點。
第一,為了紀念最慘痛的海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中的大東溝海戰(zhàn)。第二,遼寧艦畢竟是在大連造船廠完成建造改裝的。第三,遼寧是我國的共和國長子、重工業(yè)基地。
第一艘國產(chǎn)航母命名為山東艦,原因也有三點:第一,紀念甲午戰(zhàn)爭的威海衛(wèi)海戰(zhàn)。第二,山東畢竟是戰(zhàn)備省,產(chǎn)業(yè)鏈極為齊全;第三,解放軍山東籍最多,無魯不成軍。
第二艘國產(chǎn)航母被命名為福建艦,原因也有三點:第一,紀念馬尾海戰(zhàn);第二,福建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造船工業(yè)的搖籃;第三,無閩不成海軍。
對甲午海戰(zhàn)的紀念,對馬尾海戰(zhàn)的紀念,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造船不努力,就要努力還賠款。福州船政文化景區(qū),有一個紀念馬尾海戰(zhàn)和甲午海戰(zhàn)烈士的昭忠祠。
2022年6月17日這一天,不是海戰(zhàn)的紀念日,但這一天卻很熱鬧,因為這一天福建艦下水了。一些福州市民第一時間前來緬懷,還有人給烈士們送來了福建艦的照片。
看到這樣的照片,突然覺得“家祭無忘告乃翁”在這一刻具象化了。同時蛋總也想起一首歌:祖國不會忘記。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
清政府還是太腐敗無能了,竟然看不透福州船政局的偉大之處。福州船政局不同于普通的洋務運動企業(yè),他還不斷地培養(yǎng)軍工人才和軍事人才。
福州船政局下設船政學堂,學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學造船的(前學堂),一類是學開船的(后學堂)。為了更好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shù),福州船政局開創(chuàng)了外派留學生的創(chuàng)舉。
船政學堂的畢業(yè)生,后來成了福建水師、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的骨干了,比如鄧世昌、劉步蟾。還有的成為工程師(詹天佑)、思想家(嚴復)、外交家。
最慘烈的甲午大東溝海戰(zhàn),有被稱為“船政一校一級大戰(zhàn)日本一國”的說法,因為北洋海軍參戰(zhàn)的12艘主力戰(zhàn)艦中,有11名管帶畢業(yè)于船政學堂,其中有9人是同班同學,有4人壯烈犧牲。
這就是為什么1922年民國海軍總司令把甲午海戰(zhàn)的烈士,也請入福州的昭忠祠,主要是因為福州船政局是他們成長為英雄的地方。
民國初年直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從薩鎮(zhèn)冰到陳紹寬一連十余位海軍總長、海軍總司令均為福建籍。中國近代海軍“無閩不成軍”成為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新中國海軍中,也有很多福建籍將領。
新中國成立之后,馬尾造船廠依然是中國船舶工業(yè)中的一面旗幟。然而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馬尾造船廠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
痛定思痛的馬尾造船廠,確定了“專精特新”的發(fā)展定位,開始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設計制造高附加值的海工裝備、深海養(yǎng)殖設備、金槍魚圍網(wǎng)漁船、多用途集裝箱、汽車滾裝船等。
馬尾造船廠生產(chǎn)的這個汽車滾裝船相當厲害,一次可以裝載七千五百car,有力支持了國產(chǎn)汽車的出口。不久的將來,裝一萬car也輕輕松松。
150多歲的馬尾造船廠重新煥發(fā)了生機。我問了一下一位師傅,他說他們今年的目標是下水100萬噸,這個量在中國并不靠前,因為商船年下水量多達2300多萬噸。
但這個產(chǎn)量,已經(jīng)可以位居世界第四了,僅次于中國(不包括馬尾)、韓國、日本,且可以秒殺美國,因為美國已經(jīng)喪失了造民船的能力。
馬尾造船廠雖然現(xiàn)在不造軍艦,但也能服務海防,可以建造軍輔船。只要國家有需要,也可以隨時改造軍艦。因為這一百多年以來,科技報國、向海圖強的總目標從未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