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俄烏沖突的美俄談判在沙特阿拉伯上演,本以為能為緊張局勢帶來轉機,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和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奇若夫透露,美俄在沙特的談判未能發表聯合聲明,烏克蘭的強硬立場疑似成為這場談判的“絆腳石”。
此次談判持續了長達12個小時,美俄雙方圍繞諸多核心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在黑海航運安全、重啟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等方面其實已艱難地達成了部分共識。這些共識一旦落地,將對緩解俄烏沖突緊張局勢、穩定地區局勢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烏克蘭方面的態度卻讓所有努力付諸東流。雖然目前烏克蘭具體的談判底線和強硬要求尚不明確,但從談判破裂的結果來看,其立場無疑成為美俄進一步達成聯合聲明的巨大阻礙。
從各方的利益訴求來看,此次談判的破裂似乎在意料之中。俄羅斯一直期望通過談判解決實際問題,緩解國際壓力,推動烏克蘭危機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俄羅斯強調,烏克蘭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考量各方利益,包括自身在黑海地區的戰略利益以及對烏克蘭中立地位的訴求。在談判中,俄羅斯很可能希望通過這些共識,為解決沖突創造有利條件,減少外部對自身的壓力。
美國在這場談判中則延續了特朗普的初衷。一方面,試圖在俄烏沖突中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通過促成談判來展現其外交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機會維護自身在歐洲和全球的戰略利益,在與俄羅斯的博弈中爭取更多優勢。美國在俄烏沖突中投入巨大,如今也希望能通過談判找到一個合適的“臺階”,既能減少自身的資源消耗,又能鞏固在歐洲的戰略布局。
烏克蘭的態度則較為復雜。此前美國暫停對烏軍援和情報支持,已導致戰場形勢發生變化,烏克蘭擔心美國政策調整可能帶來不可承受的壓力,因此加緊與美方溝通,試圖延緩美方政策變化的進程,并尋求加入談判的機會。但在此次美俄談判中,烏克蘭的強硬態度卻讓談判陷入僵局,或許是烏克蘭擔心美俄達成的協議會損害自身利益,亦或是背后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內幕。
此次談判無果而終,對俄烏沖突的走向沒有產生任何助益,雙方緊張關系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有效緩解,沖突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其次,國際社會對于俄烏和平解決沖突的期待再次落空,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再者,這也可能導致美俄之間的外交關系進一步復雜化,雙方在其他領域的合作與對話也可能受到牽連。
不過,盡管此次談判失敗,但美俄雙方都認識到對話的重要性。俄羅斯駐利雅得代表團代表格奧爾基·卡拉辛和謝爾蓋·貝塞達已返回莫斯科,并將立即向普京總統匯報談判情況。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賈巴羅夫稱,卡拉辛表示昨天與美國代表團的談判“雖然困難,但富有建設性” 。這表明未來美俄或許仍有繼續談判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