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北的青山綠水間,“百千萬工程”如一股清新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的鄉村,織就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田園詩畫。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正悄然興起一場鄉村風情旅游的革命。
今天,讓我們將目光投向粵北,走進韶關、清遠、梅州、河源四地,跟隨《廣東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巡禮》系列短視頻,開啟一場深度的鄉村文化旅游體驗之旅。
客韻畬風:
古韻與民族風情的交響
踏入粵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濃郁的客家文化與獨特的畬族風情。
REC
有著百年歷史的「客家杯花舞」呼應著林中的蟲鳴鳥唱,客家舞者手持伯公杯,隨著音樂的節奏旋轉跳躍,杯子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其靈動舒展的舞姿和清脆悅耳的打擊聲,似乎講述著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與客家人記憶相關的客家童謠,其悠揚的旋律和質樸的歌曲,將眾多客家人帶回那個純真無邪的童年時代。
省級非遺項目「松口客家民歌」是勞動人民的一種口頭文學,語言質樸淺白,意境含蓄,唱腔優美,伴隨著客家人的南遷而產生、發展、傳播,極具濃郁的客家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為海內外客家人所喜歡,是極為寶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
客家杯花舞與民歌童謠,不僅是藝術形式的展現,更是客家人民族性格、生活哲學和歷史記憶的載體。它們通過輕盈的舞步和悠揚的旋律,傳遞著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農忙務農,農閑習武。一夾手、一攢推、一卸翼、一釘錐、黃龍顯爪,貓貍洗臉等招式,每個動作都有攻有防,攻防兼備,迅猛凌厲,連貫自如,具有鮮明的畬族民族風格。「畬族藍家拳」,是雙田畬民流傳近兩百年的傳統武術,作為畬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武術瑰寶,不僅展現了畬族人民的英勇與智慧,更體現了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萬綠湖賦予雙田畬族村靈秀之氣,而青磚黛瓦則流淌著畬族的傳說和歷史。在農歷甲辰年四月初九,雙田畬族村彩旗招展、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這一天是東源畬族藍氏舉行「藍大將軍出巡活動」的日子,巡游活動表現的是畬族人對祖先的敬畏,也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最淳樸心愿。
REC
巡游隊伍很是壯觀,村中凡16歲以上的男性成丁都須持刀攜槍參加游行。主事長老引著白馬在轎側,4人用轎抬著“藍大將軍神位”,戎裝持械的青壯年在后護駕,1人挑著鐵鍋,6個舉著“藍”字大旗的壯士跟隨,后面便是五路兵馬的五營旗幟和壯士。鑼鼓手、舞獅手、獵槍手、大銃手、鞭炮手,緊跟著的是各村房長老、知名人士、村民、來賓、外族觀眾,熱鬧非常。
古村留住了歷史,留住了煙火,也唱響了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新時代的笙歌。畬族人是鳳凰的后代,服飾上繡著鳳凰的圖騰,行動上正講述著“村旅”鳳凰涅槃的故事。
文脈源流:
歷史的低吟與書香的沉醉
粵北的文脈,如同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REC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方民俗研究會譽為“嶺南第一世家”的「恩村」已跨越2500年時光,擁有眾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宗祠、牌坊、大咖墨跡。居住在此地的蒙氏家族近千年來人才輩出,自宋、元、明、清幾個朝代考取秀才、舉人、進士五十多名,有“一門三進士,三房七祠堂”之說,是名副其實的“嶺南學霸村”。
同樣作為嶺南特色文化古村落的「陂角村」,愛蓮書室的書香穿越百年時光。清嘉慶年間,理學大家周敦頤的后人遷居于此,讓一縷蓮香在此綻放兩百余年。如今,漫步在書室的青石小徑上,仿佛能聽到百年前朗朗的讀書聲。
REC
隨著天色暗淡,蓮花燈塔亮起,照亮著鄉村夜色,映入眼簾的皆是廉潔文化景觀,令人時刻感受到崇廉尚潔、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
水村山郭:
自然與古村的詩意棲居
粵北的山水之美,猶如一幅精心布置的畫卷,緩緩展開在世人面前,每一處都是大自然賦予的極致美景。
REC
天上瑤池水,人間萬綠湖。「萬綠湖」水域壯美、水質純美、水性甜美、水色秀美。湖水達到了國家一類地表水標準,四季常綠、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深呼吸一口,滿滿都是負離子的味道。
REC
走進客家人的養生福地「南壽峰」,仿佛進入一片靜謐的自然天堂,這里每一片葉子、每一縷清風,都蘊藏著大自然最純凈的力量。在南藥藥浴的溫暖包裹中、頌缽的清音冥想中、國學的智慧浸潤中,每一位旅者將感受到身體的放松與心靈的安寧。
REC
在「上寨古村」,穿越石板小徑,迎面而來的是稻花的清香,村民們在田間忙碌,展現“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的詩意畫面。再尋得一處農家小院,一杯茶足可“偷得浮生半日閑”。
REC
循著柚子的香氣,我們步入了一座散發著古老氣息的客家村莊「大黃村」。在長達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這個古村留下了98座各種客家古建筑。在時代的發展下,大黃村柚子產業蓬勃發展,村內處處可見色澤光亮、果實豐盈的金柚,散發著豐收的喜悅。在飄香金柚、灰墻黛瓦、雕梁畫棟之間,鐫刻著客家人對這座和美村落的眷念。
一座圍龍屋,一座客家城。在松口鎮,最驚艷的還有村落間的「客家圍龍屋」,和客家有關的記憶,一半都留在了這里。據資料顯示,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嶺南地區,為抵御外來侵犯,所以建造了圍龍屋,桃寶村的存仁莊便是如此。
客家圍龍屋
寓意天人合一
圍龍屋的主體建筑呈圓形,寓意著團結和圓滿,而其半圓形的后院則象征著包容和開放。圍龍屋的每一磚每一瓦都凝聚著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墻體厚重,用青磚砌成,既堅固又冬暖夏涼。走進屋內,可見到錯落有致的天井,不僅為屋內提供了充足的光線,還寓意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歲月流轉,世事變遷,這里的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滄桑,漫步在這些古村落中,仿佛穿越回那個古老而寧靜的時代。如今,圳頭村的仁壽莊變身民宿,讓游客也能深入體驗客家人的生活。
溫泉勝地:
自然的恩賜與身心的放松
粵北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成為南粵大地上冬日里一抹的溫暖,讓溫泉和人有了最柔潤的相遇。
「湯塘村」的溫泉最早可以追溯宋朝,文獻記載“泉流不絕,氣蒸入霧”,擁有水溫高達87攝氏度的氡溫泉資源,為湯塘村的“民宿+溫泉”農文旅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REC
在湯塘村,除了溫泉民宿,也可以前往東南亞園林風格的「聚龍灣」,感受湯塘前年谷溫泉的靈氣與秀美。泡在珍稀的氡溫泉水中,讓溫泉水緩緩流過肌膚,帶走一身的疲憊與寒意。或到「熹樂谷」的鳳凰溫泉,讓身心來個徹底的大放松,足足65個泡池自在躺平。然后再不夜山谷當一回唐“潮”人,在唐潮范沉浸式實景演出中感受盛唐市井生活。
REC
尋味鄉土:
舌尖上的粵北記憶
古村、古樹、溫泉,一眼入心,還有粵北的地道美食,一飯知味,食而忘返。
南壽峰上千種南藥,打開了中藥養生文化的神秘窗口。當地人深諳食療養生之道,憑借對中醫理論的深刻理解與對地方食材的精準把握,巧妙地將二者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系列既美味又養生的「藥膳佳肴」,如八珍臘肉、紅豆杉蒸水晶雞、二十四節氣湯等,這些佳肴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更體現了當地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熱愛。
「陂角村農家菜」則以其地道的農家風味和新鮮的食材贏得了食客的青睞。“臭”得很有態度的鄉間美食“湯塘臭屁醋”、入口無渣的佛岡珍品“竹山粉葛”、地膽頭青頭鴨、瘦身皖魚等等,這些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對粵北風土人情的深刻體驗。每一位食客品嘗一道道農家至味時,仿佛能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氣息。
廣東
不僅孕育了繁華的城市文明
更保留著眾多如粵北般古樸純真
風景如畫的鄉村風情
廣東文化和旅游特色鎮
滿懷熱情地邀請每一位向往自然
渴望親近鄉土的旅者
做一回“精神村民”
探索南粵大地上的美麗鄉村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編輯 | 趙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