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最“虎頭蛇尾”的影片出現了:網大出品的《獵虎》。
靠著“硬核緝毒”的口號,打著“第一部西部緝毒片”的旗號,靠著不斷“致敬”的劇情 ,硬生生地拿下了“網大票房榜首”。
就這樣的作品,拿下這樣的票房與成績,我只能說:網大,真廢了,被短劇干翻,只是時間問題。
《獵虎》就仿佛是一部犯罪片“百家衣”:荒漠追車、槍戰(zhàn)爆破和主角光環(huán),每一幀電影畫面,都能讓觀眾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就這,導演居然敢說:這是國產西部緝毒片的開山之作。
我只能說:導演,吹牛不帶這樣的吧!
《獵虎》的影片開場非常地有“網大效果”:毒梟張虎(斯力更飾)以一場“教科書級反殺”,干掉了追捕他的警察,靠著“反殺警察”的事跡,張虎成功立住人設。
然后,僅僅三秒,這位“高智商反派”就開啟了“降智模式”:卷土重來的張虎,派遣手下去綁架黑車司機李軍(王瀟飾),讓其幫助自己運毒。
不查背景、不做試探,直接押送核心制毒基地,這種“送貨上門”的操作,比《狂飆》里的徐江讓小弟隨身帶身份證作案,都要來得更迅猛,就這智商,張虎究竟是怎么潛逃多年成為“超級逃犯”的啊?
還有更離譜:禁毒隊長唐旭東(陳星羽飾),僅憑一句“線人費給你老婆治病”,就讓李軍從被迫運毒的慫包秒變孤膽英雄。
啊?
線人這么好發(fā)展的嗎?還是導演想用這種抽象的劇情,來告訴觀眾:咱大中國,禁毒事業(yè)就是這么成功,反毒意識就是這樣強烈,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能讓一個長年走在灰線上的慫包黑車司機從良,然后成為線人?
只是,這樣的表述方式,未免有些……忽略了線人行動的風險與人性,讓人絲毫看不到一部臥底片、緝毒片應有的緊迫感。
而后續(xù)的劇情發(fā)展,更是無腦到了極致,李軍的“真面目”,直到結尾才草草揭曉:原來,他與張虎有仇,當線人就是為了親手復仇。
啊,這?
這對嗎?
居然有這樣的動機與深度,為什么前期不鋪墊呢?
還是說導演也忘記了,所以在結尾的時候才想起來:啊,李軍是英雄啊,得有深度!
劇情老套無邏輯,處處都是縫合感,又有一股子“抄襲,但沒抄明白”的感覺,這樣的爛片,放在短劇市場,都是“三針人士”才會看的,結果居然直接搬上了網大,還斬獲了票房冠軍。
這太離譜了。
還有斯力更飾演的張虎,更是全片最大矛盾體:開場時他殺人如麻、氣場全開,但到了荒漠制毒基地,這位毒梟突然化身“環(huán)保大使”。
不僅親自監(jiān)督制毒廢水處理,還對著手下痛心疾首:“污染環(huán)境,子孫后代怎么辦?”
瓦特?
導演,你要不要看看臺詞在說什么?你要不再看看張虎的人設是什么?就算你想要反派的多面性,但如此生硬又無邏輯的“人性閃光點”,真的會閃得觀眾眼前一黑的。
實在不行,抄抄高啟強與祁同偉以及東叔,從小人物到頂級罪犯的路途之艱難,遠比這種一邊制毒,一邊“保護環(huán)境”要來的合理。
看完《獵虎》后,腦子里邊只有一個想法:導演劉燁,有點兒東西,但是不多,他是懂得什么叫 “打戲能遮百丑”的真理的。
全片平均每10分鐘一場追車爆炸,每20分鐘一次槍戰(zhàn)肉搏,荒漠決戰(zhàn)李軍手持加特林橫掃千軍的畫面,更是讓人恍惚誤入《第一滴血》。
只是,作為一部電影,光有打戲也不行啊,打戲遮百丑的前提是文戲粗糙了些,所以靠打戲來彌補,典型的就是謝霆鋒的《怒火·重案》。
但這部《獵虎》的文戲,也未免太糙了,潦草得比余華的“潦草小狗”都要潦草。
整體來說,這部片子,無邏輯,無劇情,為數不多的精彩畫面,都是抄襲的其余的緝毒片、美國西部片與犯罪片的名場面,通過高密度地縫縫補補,讓其成為了一部新片。
奈何導演功力不夠,演員演技一般,編劇的連接能力更是不行,導致了這部戲,宛如四不像,拉胯到了極致,毫無可觀賞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