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老司機常說沒有萬能釣位,魚類有逐溫、逐氧、逐食的特性,氣溫、水溫、天氣、時段不同,魚的位置肯定會發生變化,所以就有了一輩子選釣位的說法。選擇釣位經驗是需要累積的,地形的選擇、深淺的變化等等都需要考慮到。對于春季釣魚來說,早春、仲春、晚春三個階段氣溫差異巨大,魚的位置自然是變化的。相對于早春和仲春,晚春階段其實更適合守釣大魚。原因是鯽魚過了繁殖期,大鯽魚難釣了很多,晚春是很多大魚覓食旺季,處于繁殖期前后。
一、魚道
晚春是釣魚道地形好,還是魚窩地形好?首先要了解魚道和魚窩的區別在哪里,魚道地形是個路線上的點,魚類覓食尤其是底層魚類覓食大多有一定的規律,一定路線上比較特殊的點,導致魚類路過這里的時候距離岸邊變近,這個就是魚道地形。魚窩地形跟溶氧、水溫、食物豐富可能都有關,或者水流的緩急也有關系,魚窩一定是方便魚類躲藏并且長時間停留的地方。所以說魚道和魚窩的區別,還可以用動靜來做區分。
魚道地形比較經典的大致有這樣幾種:鏵尖、灣子兩側、寬變窄、大小水面相連處等等。魚道是魚覓食經過的地方,如果魚類覓食較為旺盛,那么魚道地形肯定更合適一些。晚春氣溫條件極為適宜,水溫不高不低,正是魚類攝食旺季,所以多選擇魚道地形。除了水溫之外,天氣、時段也會影響到魚道和魚窩的選擇。比如說小雨天時,魚類的覓食會更加旺盛,那更應該選擇魚道地形。比如說早晚階段釣魚,這在晚春階段也是魚類集中覓食的時段,所以也應該選擇魚道地形。
二、魚窩
魚窩地形根據魚的種類不同,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比如說鯽魚,天生膽小而且文靜,喜歡躲在有障礙物的地方,水草、蘆葦叢等區域都是鯽魚的魚窩。鯽魚跟大魚差別很大,因為鯽魚的體型小,進食量肯定不大,水草區域有水草嫩芽、昆蟲、小蝦,食物來源較為充足,所以釣鯽魚魚窩怎么都比魚道地形好,因為鯽魚不會進行太大范圍的覓食活動。比如說釣鱖魚、沙塘鱧等肉食性魚類,一般都是釣岸邊的石碓、石縫區域,不同的是釣鱖魚要去江河,釣沙塘鱧釣小河溝,大水面反而很難見到沙塘鱧。還有黃顙魚,喜歡石縫、樹樁、渾水,這些能夠躲藏不被獵物發現的位置。
那大魚的魚窩是什么呢?很多大魚沒有魚道,但是基本都有魚窩。底層覓食的魚類大多有魚道,但是中上層覓食的魚類不在水底尋找食物,自然就沒有魚道了,比如草魚、鰱鳙、翹嘴。草魚喜歡蘆葦叢附近,樹蔭下等位置,喜歡啃食蘆葦葉子,等到樹上掉落的昆蟲、樹葉、果實。鰱鳙喜歡深水區域,一些避風的灣子漂浮物較多,食物較為充足。底層的鯉魚、青魚等魚類,最喜歡的魚窩地形是深淺水交界的地方,就是深水挨著淺水,淺水挨著深水。例如水下有溝坑的地方,水下有臺階的地方,水下有坡坎的地方。深水挨著淺水時,藏身和覓食都會更加容易一些。
比如晚春階段中午前后氣溫較高,水溫較高,可以釣釣橋洞里、樹蔭下等陰涼的位置,這也是魚窩地形。魚開飯的時段釣魚道,休息的時段釣魚窩,大致就是這樣的區別而已。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