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帶著特朗普的“口信”來到了中國,“口信”核心內容就是美國無意跟中國打關稅戰,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中國必須答應,那就是徹底堵住制造芬太尼的易制毒化學品流入美國的通道。
戴恩斯在會談后還對記者直言,這是美方對任何關稅或非關稅對話的“唯一前提”,而且是“必須滿足”的。
特朗普不想打關稅戰是好事,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有出口芬太尼去美國。就在戴恩斯來華前幾天,我們這邊剛剛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說得很清楚,中國生產的芬太尼類藥物,從來沒有出口到北美地區。2024年,我們的芬太尼原料藥總產量不過100公斤,出口量更是只有12.3公斤,且全部流向了其他市場,沒有一克去過美國或墨西哥。
鐵打的事實擺在眼前,特朗普還要將芬太尼問題端上了談判桌,葫蘆里賣得什么藥?
戴恩斯這次訪華的身份很有意思,他不是國務卿,也不是什么貿易代表,而是蒙大拿州的聯邦參議員,一個跟川普私交甚篤的共和黨人。按理說,這種級別的對華溝通,應該是國務卿馬可·魯比奧的活兒,可魯比奧因為之前對華態度過于強硬,被我們列入了制裁名單,出不了手。
戴恩斯
川普沒辦法,只好派了戴恩斯這個“替補隊員”上場,所以這人選本身就透著信號:川普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但又得找個靠得住的人把話帶到。
戴恩斯在北京見了我方的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談內容沒公開太多細節,但從他事后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的表態來看,川普的意思很明確:“在芬太尼問題解決之前,很難就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行任何對話。”這話聽著挺硬氣,但其實就是虛張聲勢。
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時靠關稅戰打得風生水起,可結果美國消費者埋怨物價上漲,企業叫苦供應鏈斷裂,最后還落了個“貿易戰失敗”的評價,所以這回他學聰明了,不再把關稅當成必勝法寶。
可不打關稅戰,不等于他就愿意跟中國和和氣氣地做生意,他得找個理由,既能壓住國內鷹派的嘴,又能給中國施加壓力,于是,芬太尼就被拎了出來,成了他手里的新籌碼。
其實關于“芬太尼”在美國早就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了,過去幾年,美國的芬太尼危機愈演愈烈,每年因為吸食過量死亡的人數高達數萬。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可美國政府偏偏喜歡把責任往外推,川普第一任期時,就多次指責中國是芬太尼的主要來源,還拿這個說事兒威脅要加關稅。
那時候,我們就反駁過無數次,表示中國的禁毒政策是全球最嚴的,2019年我們就整類列管了芬太尼類物質,比美國自己還早了一步,美國海關的數據也證明,從那之后,他們再沒查到過從中國直接流入的芬太尼。
美國自己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芬太尼是通過墨西哥邊境流入的,而那些前體化學品多半是從其他國家輾轉過去的,中國這邊管控得滴水不漏,連原料藥的出口都卡得死死的,可川普不管這些,他就是要拿中國當靶子。
因為對他來說,芬太尼不是個科學問題,而是個政治工具,甩鍋中國,既能轉移國內視線,又能給貿易談判加點兒籌碼,何樂而不為?
但面對川普的這個“前提條件”,我們的態度很明確:不認賬,也沒必要怕。我們不是不清楚美國的套路,川普把芬太尼和關稅掛鉤,無非是想給我們扣個帽子,然后逼我們在談判桌上讓步。
可這帽子我們不戴,也戴不上,我們的禁毒成績是實打實的,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美國要是硬要拿這個說事兒,只能是自找沒趣。
再說關稅戰,我們也不是沒見過,2018年那場貿易戰,美國加了多少關稅,中國還不是照樣扛過來了?那時候我們的出口受到沖擊不假,但幾年下來,經濟結構調整了,內需起來了,對美依賴也沒那么重了,川普要是真想再來一輪,我們也不是毫無準備,反制措施隨時可以拿出來,美國的農業州、科技公司,恐怕比我們更怕折騰。
更何況,國內的經濟學家早就警告過他,高關稅是把雙刃劍,傷人傷己,美國現在的通脹還沒完全壓下去,消費者信心也不穩,再加關稅只會雪上加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