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大冶市還地橋中心衛生院 盧水英
窗外的梧桐葉打著旋兒落下來時,我的手機突然響了,急促的鈴聲驚醒了趴在診療臺上打盹的流浪貓小橘,它弓著背跳下窗臺,尾巴掃落了張奶奶上周送來的腌蘿卜。
“小程醫生!”電話那頭是住在還地橋鎮老機械廠家屬樓的胡大爺,電話那頭的聲音像被北風扯碎的紙片,“我……我眼前發黑……”我抓起出診箱就往外跑,白大褂卷起桌上未拆封的錦旗——那是3個月前剛簽約的柯嬸送的,旗角還沾著上回給黃家雙胞胎看疹子時蹭上的藥膏。
穿過窄巷,拐角雜貨鋪的盧老板正給潘大媽量血壓。“程醫生出診啊?”他揚了揚手里的血壓計,那是我們衛生院上月剛給簽約商戶配的智能血壓計。我點頭應著,腳步不停。這條走了5年的青石板路記得我每個腳印,從最初居民們警惕地打量,到現在晾衣繩上飄著的臘腸總會蹭過我的肩頭。
胡大爺家的木門虛掩著。推門進去,老人歪在藤椅里,右手還攥著摔碎的降壓藥瓶。藥箱第三格躺著專屬他的健康檔案,泛黃的紙頁密密麻麻記著六次腦梗搶救記錄。我熟練地扎上止血帶,耳邊響起簽約那天的對話:“我這把老骨頭簽了有啥用?”“以后您就像多了個當醫生的閨女。”當時老人渾濁的眼珠動了動,在協議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
監護儀規律的滴答聲里,胡大爺的孫子蹲在急診室門口啃冷包子。我摸出兜里準備當午飯的雞蛋塞給他,孩子手心的溫度讓我想起上周巡診時,住在還地橋鎮老街的糖媽小陳終于學會給自己注射胰島素。那時夕陽正透過她家糊著報紙的窗戶,把我們的影子投在貼滿便利貼的冰箱上——每張貼紙都記著下次產檢的時間。
后半夜雨點砸在救護車頂棚上,我蜷在值班室翻看簽約家庭的照片墻。戴紅領巾的小男孩沖著鏡頭比剪刀手,他哮喘發作那晚我陪護到天亮;系著藍頭巾的吳姨在菜園里摘茄子,她的糖尿病食譜是我和營養師熬了三個晚上制定的;最邊上那張全家福里,新生兒皺巴巴的小臉貼著“簽約寶寶002號”的標簽……
晨光漫進診室時,護士小林端著保溫杯進來:“程姐,桂花蜜水。”杯底沉著幾粒胖大海,是中藥鋪老秦特意留的。我望向窗外,早點攤蒸騰的熱氣里,系著紅袖標的志愿者正幫獨居老人搬冬天取暖用的木材——那些紅袖標,和我們家庭醫生的胸牌一樣滾著金邊。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