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03/25
最近熱播劇《仁心俱樂部》你們看了嗎?
白客火了!
內娛的“人夫感”賽道,算是讓白客闖出來了。
劇中他飾演的秦文彬醫生這個角色,會在妻子生理期默默煮紅糖姜茶,會在面對醫鬧始終保持克制。
既不像傳統霸總般完美無瑕,也不似甜寵劇男主般懸浮造作,他以一種近乎“矛盾又自洽”的魅力,精準擊中了當下的我們對親密關系的深層渴望。
從《萬萬沒想到》里扶不上墻的"王大錘,到如今全網熱議的"人夫感"代言人,白客的蛻變軌跡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社會集體情感需求的變化。
霸總早已過時,人夫正式上線。
“人夫感”密碼:可強可弱
手術臺上的秦文彬是“心外第一刀”,冷峻的金屬器械在他手中宛如藝術家的畫筆。
但脫下白大褂后,他會在醫院走廊追著青春期叛逆患者談心,會用冷幽默調侃同事的八卦,而在民政局蓋章離婚時,也會因為內心的緊張無助,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婚戒上的劃痕。
這種“職場精英+情感弱者”的錯位設定,恰恰構成了當下環境里,大家對理想伴侶的終極想象。
劇中秦文彬的CP劉梓懿,給爸爸打電話打不通,因為擔心爸爸出了事心急如焚,秦文彬先安撫她的情緒,隨后陪她回家去看,看到父親沒事劉梓懿轉頭看了秦文彬一眼,才松了一口氣。
隨后像秦文彬發泄對爸爸不接電話的不滿,秦文彬只是一直笑著看她發脾氣,說“人沒事兒就好”,最后用一句“咱們老了之后可能也這樣”的調侃幫劉梓懿轉移焦慮。
秦文彬顛覆了傳統男性“我來解決”的霸權式關懷,而是以共情為前提的互動。
他看得到對方的情緒,也接得住對方的情緒,不會因為對方跟他發脾氣就跳腳,始終耐心傾聽她的想法,任由她表達她的怒氣。然后用恰到好處的幽默,徹底化解對方的憤怒。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從來不用擔心發脾氣是件壞事,因為你知道他一定懂你。
除了給予對方恰到好處的情緒價值,秦文彬偶爾的“弱”,也讓他看起來更沒有攻擊性,這在親密關系里絕對是加分項。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站在高處或者開心的時候如何對待人,而是看他如何與痛苦相處。
如果一個人處理內心痛苦的方式不是攻擊別人,而是自己處理,那他大概率不會傷害別人。
前妻潘悅從國外回來,他精心準備了燭光晚餐,沒成想卻變成了離婚談判現場。
秦文彬顫抖著切牛排的動作、強裝鎮定的吞咽聲,讓我們看到精英外殼下的裂痕。我們能感受到那一刻他的痛苦,但他沒有失控,沒有發瘋似的沖潘悅大喊大叫,而是默默了接受了這一切。
適當地表露無助時刻,配合他一臉無辜的長相,順利激發起我們的共情,也讓我們看到情緒穩定的男人的魅力。
次日清晨,他又準時出現在病房,用專業態度對待躁郁癥患兒。
這種“破碎后自愈”的生命力,遠比永遠陽光的假面更動人。
秦文彬的徒弟吐槽患者家暴妻子太過分,他會提醒徒弟,做醫生要情緒穩定,公平對待每一個患者,不能因為患者不是好人就區別對待,患者違法自有法律定奪,醫生應該守好自己的本分。
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青春期小孩跟媽媽鬧矛盾不肯做手術,對媽媽大喊“明明知道自己家有心臟病為什么還要生他下來”的時候,媽媽崩潰大哭。
秦文彬沒有因為這是患者的私事就冷眼旁觀,而是帶孩子去了新生兒監護室,讓孩子知道媽媽把他生下來正是因為愛他,幫助母子倆打破了僵局。
無論是作為伴侶,作為同事,還是作為醫生,跟秦文彬這樣的人相處,永遠不擔心問題的發生,有他在,就覺得踏實。
白客把秦文彬這個角色演得恰到好處,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這樣的男人存在。
從“窩囊廢”到“人夫感”
白客的演藝史,也是一部“窩囊廢”人設的轉型升級史。
《萬萬沒想到》時期的王大錘,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符號:面試被拒、戀愛被甩、升職被坑,卻總能用“萬萬沒想到”的苦笑消解現實暴擊。
這種早期“窩囊廢”形象,本質是互聯網時代集體焦慮的解壓閥。
而在《仁心俱樂部》中,秦文彬將“窩囊感”提煉成更復雜的質感:
被領導罰寫一萬字的檢討時,他一邊跟同事吐槽領導,一邊乖乖的交上檢討;
明明知曉婚姻裂痕,卻選擇用“假裝忙碌”逃避溝通,直到妻子提出離婚;
考慮到同事愛面子不接受金錢幫助,便幫偽他造中獎彩票,這種“老好人式”的多管閑事,也成為角色最鮮活的注腳。
這種“窩囊”不再是單純的喜劇元素,而成為解剖我們這代人精神困境的手術刀。
有人說,看秦文彬被生活暴揍卻依然保持體面,就像看見凌晨三點改PPT的自己。
也有人說,如果現實中有秦文彬,戀愛也是可以談一下的。
當女性不再是等待拯救的弱者,“霸總”人設便注定會被拋棄。
“窩囊廢”人設隨后取而代之,這幾年,白客、雷佳音、郭京飛并稱“內娛三大窩囊廢”而爆火。
這場人設革命的背后,是當代社會情緒的集體投射。
傳統霸總式的支配型人格、爹味說教,在女性意識覺醒的語境下早已失效。
秦文彬們提供的,是刨除了權力碾壓后的平等共情。
他會在劉梓懿手術成功時悄悄熱好牛奶,而非送上浮夸玫瑰;面對“女A男B”的關系模式,他坦然接受被保護的角色,這種“柔韌的強悍”反而更具性張力。
在婚戀焦慮彌漫的當下,我們在秦文彬身上尋獲的,是從物質到心理全方位的安全感。
相比偶像劇男主的光環開掛,秦文彬的“70分哲學”更貼近現實:專業能力80分,情緒管理90分,婚姻經營雖然一開始只有50分,卻愿意通過成長得到更高的分數。
這種可控的不完美,恰是成年人世界的真實寫照。因為“觀眾愛的不是他的完美,而是那份笨拙的真誠”。
當我們談論人夫感時,我們在渴望什么?
當代婚戀觀察報告顯示,72.3%的受訪女性將"情緒穩定"列為擇偶首要標準。
某婚戀APP數據顯示,84.6%的用戶將"能提供情緒價值"列為匹配要素,較五年前增長31%。
當代女性在生活中需要的不再是英雄式的力挽狂瀾,情感需求完成了從"仰視"到"平視"的蛻變。我們信奉的,便是兩個人一起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
在這種情況下,男性辦公室的夫妻合照,相框右下角貼著"周三交水電費"的便利貼,便成了最直觀的能打動人的細節。
真正的浪漫,藏在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細節褶皺里。
站在婚戀觀念轉型的十字路口,"人夫感"的流行并不是簡單的審美輪回。
從《裸婚時代》到《三十而已》,影視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變遷史,本質是部社會心理演進史。
白客在采訪中坦言,秦文彬的溫柔都是生活教會的妥協。
我們也漸漸明白:被追捧的從來不是某個完美人設,而是那份在浮躁時代依然愿意理解與成長的誠意。
或許理想的伴侶關系,本就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在生活的急診室里互相做對方最可靠的"主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