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臺內務部門和防務部門日前修正相關辦法,放寬臺軍替代役備役召集年限,對象不限退役8年內——“必要時得視需要酌增年限、次數、日數”,并刪除全年受勤務召集總日數60天的限制。
根據臺媒報道,依照島內“替代役役男服役期滿后召集服勤實施辦法”規定,之前演訓召集限于退役8年內的備役役男,每年召集次數不得超過1次,每次1日以內,但該辦法修正后,“必要時”得“視需要”調整召集年限、次數與日數,明顯增加操作彈性,同時召集對象也放寬不限于退伍8年內的役男,未來即便退伍超過9年,只要曾接受民防專業訓練,亦可納入召集范圍。
臺防務體系兵力結構包括志愿役軍人為主的主戰部隊、義務役為主的守備部隊,后備軍人為主的后備系統,以及2022年將替代役備役納入的民防系統,平時訓練或演習時實施演訓召集,非常事變或戰時實施勤務召集。
圖源:臺媒
對于這項修正,島內輿論憂慮臺灣或進入備戰狀態。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質疑,規定改變是否因為臺灣已要進入備戰狀態,她要求臺當局明白告訴老百姓。
臺灣民眾黨臺立法機構黨團副總召張啟楷也批評,從傳出女性服役、高中生納入民防訓練到延長兵役,臺當局無限制地補充兵力、擴充民防,對島內民生、經濟都造成不良影響。張啟楷認為,設法促成兩岸和平,才是避免戰爭的最佳解方。
臺防務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提醒,替代役男要投入防災、復原等任務,究竟有沒有完整的訓練及足夠的裝備。舒孝煌直言,先前臺教育部門推“校園服勤同意書”已經引發家長反彈和非議,他認為公教人員的日常工作相當繁重,“防衛韌性”業務的額外負擔恐怕會招致阻力,相關觀念也將難以推動。
有島內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問,“如果戰爭時發布征集令,但所有人都拒絕征召躲起來,連軍法都沒得判,這會怎樣啊”?另有網友嘲諷指出,9年以上替代役“可隨時召集”,很多“青鳥”要崩潰了,因為這個“修法”一出,“十萬‘青鳥’都不夠用了”……
對外界質疑未來要讓替代役男上戰場,臺內務部門主管劉世芳24日表示,替代役列入民防人力,不論備役或現役,按照民防災害搶救和必要時的緊急動員,都會做適當處理。
民進黨籍民代王定宇則表示,因應天災、人禍,不只限于軍事力量,加大“防衛縱深”也很重要。
據臺媒報道,賴清德上臺后主導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實地演練將于27日在臺南登場,當天賴清德與副手蕭美琴將親赴現場。有防務人士透露,未來“民安”“萬安”演習將于今年4月整并為“城鎮韌性”演習,系列演練將延續至7月接軌“漢光演練”,前者著重在“民”,后者著重在“軍”,各自驗證應變能力。
另據臺媒報道,賴清德21日宣布給臺軍志愿役加薪,預計4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第一類型的作戰部隊薪金從現行的5000元(新臺幣,下同),調整為1萬2000元,第二類型的戰斗支援部隊,薪金從現行的3000元提升到7000元。
臺防務部門主管顧立雄也表示,后續還會宣布第二波加薪計劃,直言為了“吸引人才”,也是“把兵留住”。
民進黨當局近日解除替代役召集年限,加上賴清德日前喊話定調大陸為“敵對勢力”,宣布恢復島內軍事審判,又給臺軍基層官兵加薪等一系列動作,引發輿論對兩岸間兵兇戰危的質疑。
對賴清德當局妄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國臺辦已發出嚴正警告,“如果“臺獨”分裂勢力膽敢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此前,國臺辦就曾表示——
從編列6470億元新臺幣防務預算,到高價購買美國武器;從成立所謂“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鼓噪培訓40萬民兵,到暗地支持“黑熊學院”,甚至要求高中生簽署“戰時青年服勤同意書”;從蓄謀在宮廟囤放彈藥,到討論囤積糧食和醫療物資……這些充分表明,賴清德當局正在加緊“備戰謀獨”。如任其一意孤行,臺灣只會更加兵兇戰危。
對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持續升級,導致臺海形勢緊張動蕩的災難性后果,臺灣民眾看得越來越清楚,紛紛發出反“臺獨”謀和平的心聲。民進黨當局必須正視島內主流民意,停止“以武謀獨”,停止“臺獨”分裂行徑。
來源 | 海峽新干線
讀完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