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 年(乾隆四十九年)8 月 28 日,一艘掛著星條旗的外國帆船 ——“中國皇后號”,緩緩駛入廣州黃埔港。這是一艘來自美國紐約的商船,也是美國建國不足10 年就開到中國的第一艘商船。“中國皇后號” 上載著毛皮、棉花、木材等各類貨物,但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些大多都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然而船上的 29 噸植物塊根卻引發了轟動。這些塊根形狀、味道都酷似人參,價格卻異常便宜,消息一經傳開,廣州的商人們蜂擁而至,爭相搶購。短短幾天時間,一船的西洋參便全部售罄,銷售額超過 8 萬兩白銀。在之后的一個多世紀里,無數美國商船跟隨 “中國皇后號” 的腳步,遠渡重洋,將西洋參源源不斷地運入中華大地。除了毒害人的罌粟,西洋參成為當時唯一能讓中國人瘋狂追捧的進口植物。
西洋參為什么會來到中國?
為什么美國的商船會運來備受中國人追捧的“人參”?這事其實充滿戲劇性。1716 年,法國傳教士杜德美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隨后便被安排給皇子們教授數學知識,教學任務完成后,杜德美又接到繪制大清國地圖的重要使命,來到東北的長白山附近。
杜德美發現當地人對一種植物非常狂熱,這種植物就是人參。人參的塊根從古至今都被視作名貴的中藥材,在關內擁有極高的價值,可謂是千金難求。杜德美憑借自己對植物的了解和敏銳的觀察力,大膽推測:在緯度、環境與中國東北相似的加拿大,極有可能也生長著類似的植物。
20 年后,加拿大魁北克的傳教士果然在蒙特利爾附近發現了西洋參,當地印第安人稱之為 “草根上的星星”。當地的印第安人雖然知曉這種植物的存在,卻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能提神醒腦、發汗退熱的普通草藥,并沒有對其給予太多的重視。嗅覺敏銳的法國和英國商人卻如獲至寶,紛紛從印第安人手中大量收購西洋參,隨后運往中國,從植物學角度來看,西洋參與東亞的人參確實非常接近,它們同屬不同種,贏得了中醫藥體系的認可,從此成為中國市場上的 “爆款” 養生滋補品。
西洋參和人參有啥不一樣?
人參和西洋參乍一看,模樣還真有點像,都是紡錘形的根,表皮也都帶著點褶皺。但仔細瞧,就能發現差別。人參的 “腿”(須根)相對較少,顏色偏深,透著股歲月沉淀的 “老練”;西洋參的 “腿” 比較多,還白白嫩嫩的,看起來就很 “年輕”。這就好比兩個人站在一起,一個成熟穩重,一個青春活力,稍微留意,就能輕松分辨。
西洋參和人參都有什么養生作用?
在中醫的理論系統里,人參和西洋參的功效有著明顯差異。
人參性溫,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適合體質虛寒的人。它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讓人精氣神十足,是很多人冬日進補的首選。但要是熱性體質的人吃多了,可能就會上火,流鼻血、嗓子疼都是有可能的。
西洋參則性涼,宛如夏日里的一陣清風,特別適合那些容易上火、陰虛火旺的人。它能補肺降火、生津除煩,要是感覺喉嚨干干的、心里煩躁,來上點西洋參,說不定能緩解不少。所以,選參的時候可得根據自己的體質來,不然補錯了,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口訣:寒者用人參,熱者用洋參;虛不受補選西洋參,元氣大虧需人參。
如何選擇優質的西洋參?
西洋參市場則呈現 “東進序曲”:雖然加拿大仍是最大產地,但我國山東、陜西等地已實現規模化種植,國產西洋參占全球產量的 35%。
我自己家吃的是加拿大原產地進口的西洋參,倒也不是迷信,但原產地的品質還是更有保證。比如這款京東京造的西洋參,選用4-5年參齡的西洋參,去掉頭和尾、側枝,只選用西洋參的主根,每一片都干干凈凈,板板正正的。
泡水后參味濃郁,味苦回甘,湯色微黃,能明顯感覺到是品質好貨,不到百元一大罐,能吃上很久。
西洋參怎么吃?
日常養護:直接口含幾片,提神醒腦
辦公室:3 克西洋參 + 2 朵菊花,沸水沖泡抗疲勞
潤燥:西洋參燉雪梨,緩解干咳咽干
燉雞肉:燉雞肉時加入一些西洋參,解饞養生兩不誤。
——老井說——
人參和西洋參,一個是中國傳統滋補的瑰寶,一個是漂洋過海來的 “洋寶貝”,它們在養生舞臺上都有著獨特的地位。了解了這些知識,下次選參的時候,你就能成為 “行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體質,挑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了。希望大家都能借助這些滋補好物,收獲健康的身體!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見聞,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