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法院資訊、立案查案小程序
敬請關注!
為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
注入法治元素
泉州法院以時代擔當護航“民營強市”
3月24日,法治日報頭版刊登報道《為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注入法治元素——泉州法院以時代擔當護航“民營強市”》,點贊泉州法院積極探索“晉江經驗”,為“民營強市”保駕護航。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以6.5%的GDP增速領跑全國27個“GDP萬億城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樣在“GDP萬億城市”中排名首位。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既彰顯了“晉江經驗”的實踐偉力、“民營強市”的實業底氣,也凝聚了泉州法院服務大局的時代擔當、司法為民的使命初心。
“作為‘晉江經驗’發源地的法院,我們更有義務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全力護航民營經濟行穩致遠,為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注入更多法治元素,書寫更加生動的司法注腳。”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果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多元解紛為民企解憂
立足石獅“服裝名城”“商貿之都”的市情,石獅市人民法院聯合當地紡織服裝產業聯盟設立了“服裝產業集群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心”,服務對象覆蓋紡織服裝上下游全產業鏈的8000余家企業。
今年春節前的一天,石獅市某服裝公司經理林某火急火燎地來到該中心訴訟服務窗口:“我們是供貨方,可對方拿了貨卻遲遲不結貨款,如果年前再拿不到錢,公司就挺不過去了。”
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及時受理案件并聯系購貨方,提出了合理的調解方案。農歷除夕當日,石獅法院向林某了解協議的履行情況,他激動地說:“公司已經收到了130萬元貨款,工人工資發了,公司也能良性運轉了。”
據了解,泉州市兩級法院在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九大千億產業集群全覆蓋設立調解室、普法點等,形成了“主導產業鏈+司法服務鏈”的雙鏈融通模式,讓企業發展更安心、更無憂。
與石獅隔灣相望的豐澤區匯聚了全市85%的金融機構,規上建筑業企業達246家,因此也是金融糾紛、住建糾紛的高發地。
為此,豐澤區人民法院聯合相關部門成立金融糾紛一體化調處中心,創新融合集中處置、多元調解、智慧審判于一體的金融糾紛調處模式,妥處小額金融糾紛10.28萬件,金額達71.48億元;成立住建領域協同解紛中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退休法官擔任特邀調解員,化解住建領域糾紛2231件。
“兩個中心做實解糾紛、防風險、促治理,為豐澤區金融行業、住建行業化解糾紛提供了‘最優解’。”豐澤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莊能宗表示。
呵護創新促民企向新
2022年間,泉州一家百貨商行在某網購平臺開設了6家網店,其中有121個鏈接銷售的商品名稱中使用“鉻安踏雁”字樣,安踏公司隨即訴求其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并禁止使用相關注冊商標。泉州中院經審理,依法判決被告賠償安踏公司相應的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
“改革創新是‘晉江經驗’的動力源泉,是泉州成為品牌之都的城市基因。企業越是創新、品牌越是響亮,就越需要司法的有力保護。”回想這幾年辦理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泉州中院知識產權法庭法官黃熠深有感觸。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設立泉州知識產權法庭,泉州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由此有了更加專業的法治護航。法庭成立以來,加強企業創新成果保護,妥善審理涉及“九牧”“斐樂”“特步”“鴻星爾克”等知識產權案件5558件,占全省3家知識產權法庭案件辦結數的46.96%,有力遏制了重復侵權、源頭侵權現象。
在強有力的司法保護下,泉州專利授權量連續13年位居福建首位,商標有效注冊量突破80萬件,連續5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馳名商標累計達159件,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泉州也在2024年先后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
妥處破產助民企破冰
“司法為民保障就業,重整有道職工心安。”2024年7月,泉州中院金融審判庭收到了晉江連捷紡織印染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捷公司)原117名職工贈送的一面錦旗。
連捷公司是20世紀90年代晉江市吸引外商投資的典型項目之一,2018年前后,該公司因對外擔保債務較多,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面臨破產。泉州中院受理該公司破產清算案件后,發現其名下擁有價值高達1150萬元的排污權。
“如果簡單一清了之,那么職工的權益、債權人的利益都很難得到維護。”為了實現排污權的保值增值,承辦法官多次指導管理人對排污權進行依法續期,并裁定受理該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轉重整申請。2024年5月,隨著重整程序終止和投資款到位,連捷公司逐漸步入了正常生產經營軌道。
“企業生產經營不容易,破產審判是幫助企業‘絕境逢生’的重要方式。”泉州中院金融審判庭庭長賀張翡介紹說。
2024年以來,泉州中院在全省首創破產管理人動態分級、重整企業納稅信用修復、共益債融資平臺等機制,綜合運用重整、和解等程序挽救有發展前景的困境企業。同時,積極適用簡易破產程序盡快出清“僵尸企業”,高效審結破產案件227件,盤活資產22.41億元,有效優化了市場資源配置。
除了破產案件,泉州中院還堅持綜合運用“綠色通道”、靈活查封、信用修復等善意執行方式,幫助“不幸但誠信”的被執行企業重獲新生。2024年,泉州兩級法院執結涉民企案件8564件,對694家實體經濟企業善用“活封活扣”措施,執行到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23.26億元。
來源:法治日報
分享、點贊與在看
讓生活更好看,戳戳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