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開播,主持人龍洋金句不斷、游刃有余
最近,央視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開播。以書法為媒,讓沉睡在碑帖中的文化基因在當代觀眾心中重新蘇醒,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次生動實踐。第二季不僅延續了第一季的深度挖掘,更通過節目形式的全面升級和主持人龍洋的出色表現,構建了一個連接傳統與現代、專業與大眾的文化磁場。
《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在節目形式上實現了多重突破,打破了傳統文化節目容易陷入“講解+展示”的單一模式。本季創造性地設計了“千年對話”環節,通過XR擴展現實技術,讓當代書法家與歷史名家進行跨時空“對話”。還增設了“百姓書法擂臺”,讓快遞小哥、退休教師等普通人的書法故事登上國家舞臺,消解了書法藝術高高在上的距離感。
在內容架構上,本季節目采用“歷史脈絡+地域特色+時代精神”的三維敘事,既展現了書法藝術的歷史縱深,又凸顯了其地域多樣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法與生活”的實驗環節,設計師將書法元素融入服裝、家具等日常用品,直觀呈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立體化的設計,使書法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成為流動的生活美學。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主持人仍然由龍洋擔任,整個第一季龍洋的表現都可圈可點,既具專業深度又富親和力,在嘉賓與書法愛好者之間成功扮演了雙重角色,交流游刃有余。龍洋能夠就高深的專業術語進行深入探討,又能用通俗語言解讀書法藝術精髓,打破了文化節目主持人容易陷入的要么過于學術化要么過度娛樂化的困境。
而到了第二季,龍洋的主持一如既往的穩定親切,特別擅長運用“體驗式主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雖然龍洋不是書法大家,甚至連愛好者都算不上,但她的勇氣可嘉,敢于嘗試、不怕出丑。看似“不專業”的舉動,反而消解了書法藝術的神秘感,讓觀眾產生“我也可以嘗試”的共鳴。龍洋將新聞主播特有的節奏感和文化節目所需的從容感進行完美結合。
尤其是在介紹用科技手段呈現的書法作品時,龍洋的展現出了極強的掌控能力。既不過度渲染技術特效,避免喧賓奪主;又能適時引導觀眾關注技術呈現的關鍵細節。虛擬場景切換,解說自然流暢,觀眾有想象空間,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書法名作的高明之處。在專家學者講解背景資料時,龍洋經常口出金句,一句話總結歸納要點,觀眾聽了豁然開朗。
當然,一檔節目的出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視了主持人的作用。對于《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而言,繼續啟用龍洋主持就成功了一半。龍洋第一季說的“每一筆都是與先人的對話”已成網絡熱詞,示范的“每日一字”練習法被眾多學校采用。從熒屏延伸到現實生活的影響,喚醒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內在認同,正是文化節目社會價值的最高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