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朋友聊天,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往年的節日,商家都在宣揚“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女王專屬”“限時優惠”等吸引,朋友圈曬禮物的曬禮物,曬大餐的曬大餐,每個人都因為“好好愛自己”瘋狂消費。
而今年的情人節和三八節,都異常冷清。
不是不想擁有所謂的儀式感,只是隨著年齡增長,現實給我們狠狠上了一課:
人到中年,處處用錢。
當工資不再增長,而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房貸、車貸、養娃……如同幾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談錢俗氣,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意義。
直到歷經難題才逐漸意識到,真正愛自己不是擁有多少花束口紅包包,而是口袋有錢,方抵千千萬苦難。
尤其到了一定年紀,藏在銀行卡上的數字,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底氣。
知乎上有很多這樣扎心的提問:
為什么中年人不敢辭職? 為什么中年人不敢生病?
高贊回答無一例外:“銀行卡的余額不足以支撐一次意外。”
有位博主分享自己的經歷。
大學畢業后,她留在上海工作,月薪中等。
平日里,她的同事大都家境優渥,吃喝不愁,經常打卡一些高檔餐廳,穿的衣服背的包包全是高奢牌子。
她不想表現得囊中羞澀,便開始借錢給自己置辦幾千塊的衣服鞋子,想要融入她們。
漸漸地,她不知不覺陷入了超支消費的泥沼,控制不住地跟風消費。
雖然沒什么存款,但生活過得還算滋潤。
直到前兩年,她母親突發腦梗被送進ICU,而她卻拿不出一分錢,只能拉下面子找親戚東拼西湊。
如今,母親的藥費還是一筆未知數,而她因為頻繁請假也丟了工作,一無所有。
如果能重來,我想她寧可一開始就過省錢的生活,也不愿再像現在這樣狼狽不堪。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消費主義的陷阱無處不在,一不留神,我們就會深陷其中。
我們以為,外物換來的快樂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卻不知,這個過程中我們早已丟失了對生活的掌控權。
經歷過風雨才懂得,活在當下和未雨綢繆同樣重要。
多存錢,才能托起中年往后的生活,才有對生活說“不”的權利,才有對生活說“要”的底氣。
錢包的厚度,決定了生活的自由度。
多存錢,往后面對生活的刁難,才有資本說 “不”;邂逅心儀的美好,才有底氣說 “要”。
就像蘇聯作家高爾基說的: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
畢竟人一到中年,年齡焦慮、失業危機、家庭變故可能就接踵而至,錢就如同照亮胡同里的一抹光亮,給足我們安全感和指引方向。
一旦失去了這抹光亮,我們連一點體面都不剩。
李敖在書中分享過一則故事,我至今記憶深刻。
司馬光擔任宰相期間,常有賓客登門拜訪。
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他最喜歡問對方:“你家有錢嗎?”
每次聽到這個問題,賓客都覺得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宰相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這時,司馬光便笑笑解釋道:
你這個人沒錢,就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有錢你才會有獨立的人格,這個官你隨時可以不做。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出兜里有錢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多重要。
一個人若身無分文,就難以擺脫為生計所迫的困境,不得不為生活而彎腰屈膝。
相反,有了錢,才能擁有獨立的人格,受委屈了有說不干就不干的勇氣。
存錢,是為了你在面對人生選擇時,多一份從容與灑脫;在遇到困難時,少一份對家人的拖累。
去年春節,鄰居王叔叔回家探親,才知道王奶奶生過一場重病。
當時她在醫院住了整整一個月,卻從沒跟子女開口要過一分錢。
原來,因為以前家里窮,王奶奶打年輕起就有攢錢的習慣,除了早早就為孩子儲備好教育資金外,還攢了幾十萬存款作為自己的養老金。
平日里無聊,她也會在家做做手工賺取家用。
雖然錢少,但每天攢一筆就積少成多,也足以應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小狀況,身體好的時候還能跟老姐妹出去旅游。
年少總覺沒必要省錢,到了成家養娃的年紀,才知道王奶奶的生活大智慧。
如今環境不好,人人自危,自己存折有錢,生病養老也不必麻煩家里人,給子女徒增煩惱。
楊絳先生在面對生活一地雞毛時,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有了錢,有了本事,一切關系都會很順暢,如果沒有順暢,是因為錢和本事還不夠。
有人說,人生是曠野,也有人說,沒有軌道的人到不了曠野。
你所存的每一分錢,正是為了修筑這一條軌道。
遇到天災人禍,不用四處求人;煩人的社交,無意義的工作,隨時瀟灑轉身離去。
卡里有錢,有安全感有主動權,相當于拿到了人生的遙控器。
有網友問一位知名財經博主,作為普通人,應該怎么樣投資理財呢?
博主說:“對于大多數普通人,儲蓄就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現在的就業環境每況愈下,經濟寒冬危及每一個人,我們攢來的錢,就是為了面對現實的安全感和底氣。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參考這幾個思路:
①定期儲蓄,讓錢生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在收到工資的時候,先轉10%-20%的錢到賬戶里,堅決不能使用這筆錢。
如果還有多余的錢,還可以嘗試這兩種方法:
1.365天存錢法:
準備一張表格,每天從1-365這些數字里任選一個,當天就按照所選數字對應的金額存錢。堅持一整年,你會發現自己竟然能多攢下6萬多元;
2.52周遞進存錢法:
每周存一筆錢,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一年有52周,一年下來,賬戶里就能穩穩存下超過1萬元。
②消費降級,延遲滿足
很多時候,我們的錢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花出去的。
想要減少不必要的開銷,需要想清楚這件商品是“想要”還是“需要”。
當你在平臺上刷到一個很喜歡的包包,不妨先放進去購物車,給自己的一個冷靜期。
3-5天后,再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 這個價格,我能接受嗎? 值得我花這么多錢嗎?
如果答案是確定的,才可以買下來。
用這種“延遲滿足”的方法,能篩掉很多生活上可有可無的消費,把錢花在刀刃上。
③選擇性價比,拒絕為面子買單
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親戚朋友之間“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
實際經濟并不富裕,卻為了那點面子,便毫無節制地超前消費、盲目跟風購物;還有很多人為了打造精致生活的美好人設,花光積蓄四處旅游。
與其花那么多時間、金錢粉飾自己,不如理性消費,把那些時間用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
每年至少投資5000元用于知識付費; 每月花300元,培養一個愛好; 存夠xx錢,再完成一個旅游目標。
很喜歡亦舒的一句話:
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就要很多很多的錢。
錢非萬能,卻可解世間萬般眾生難題。
我們這一生拼搏奮斗,不就圖一個中年造福、晚年享福?
當你學會存錢,卡里有存款,對未來生活就有足夠的掌控力。
那個時候,中年已然不是危機,而是人生最自由、最有可能的階段。
所以從今天開始,理性花錢,學會存錢。
告別虛無的消費主義騙局,舍棄內心的物欲,方能為未來儲備足夠的能量。
點個,你我共勉。
十點讀書出新欄目啦!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99種人生」
每天一個人物故事,每天細品百味人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