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窄的大隅海峽,在一天之內同時迎來了中美兩國海軍,面對美軍艦隊在我國家門口的航行,中國海軍動用了哪些手段反制?美軍對此又作何反應?
據日本防衛省消息,在中國815型電子偵察船“玉衡星”號通過大隅海峽后,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非?!扒珊稀钡赝韥砹?個小時,仿佛是事先商量好一樣。
中國電子偵察船對美軍具備強大的威懾力
美航母走到哪中國偵察船跟到哪
有專家指出,中美海軍相距不到2個小時,一前一后通過大隅海峽,不排除美國海軍“主動避讓”的可能。
事實上,對于美軍在亞太地區活動的航母艦隊來說,中國的電子偵察船并不陌生,幾乎是美艦隊走到哪里,中國的偵察船就跟到哪里。
眾所周知,電子偵察船的主要任務是搜集對方雷達、通信、光電等設備的性能參數和指揮關系。
換句話說,如果“卡爾·文森”號這樣的美航母不采取規避措施,其艦載雷達、通信系統甚至作戰計劃都可能被中國電子偵察船捕獲,從而導致重要軍事信息泄露。
此外,航母編隊的行蹤和部署意圖也通常是高度機密的信息,一旦這些信息被對手掌握,可能會破壞美軍的戰略部署,尤其是在敏感區域如西太平洋。
與此同時,雖然美方不斷叫囂挑釁,但美軍并不希望真的因誤判或意外事件引發沖突升級,相比之下,“主動避讓”對于美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降低風險的辦法。
狹窄的大隅海峽經常通過各國軍艦
電子偵察船已成為美軍“心頭大患”
除了上述的情報收集能力外,中國的電子偵察船至少還具備三個主要能力,讓美軍感到“棘手”。
首先,電子偵察船通常設計為低特征目標,雷達反射面積較小,難以被探測到,此外它們的航速較慢,適合長時間在海上停留,增加了其行動的隱蔽性。
其次,除了技術參數外,電子偵察船還能通過截獲文字、語音、視頻等無線電訊息,提供多維度的情報支持,這使得航母編隊的任何通信活動都有可能被監聽和分析。
最后,電子偵察船本身并不具備攻擊能力,因此不會直接威脅航母編隊的安全,然而它所收集的情報卻可以為后續的打擊行動提供精準的目標指引,間接削弱了航母的優勢。
有了這樣幾點綜合實力作保障,美軍面對中國電子偵察船時的感受可想而知,趕又趕不走,打又不敢打,躲又躲不開,往往是美軍這邊正在和盟友演習,那邊突然出現一艘中國軍艦試圖“加入”,讓美軍的演習不得不草草收場,憋屈極了。
美國軍演的現場往往可以看到中國偵察船的身影
美軍主動避讓將成為常態
不難看出,在現代海戰中,制信息權已經成為勝負的關鍵,電子偵察船通過持續監測對手的電子信號,幫助中國海軍構建起完整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從而在信息領域占據主動地位。
而在實際戰斗中,電子偵察船也能夠為導彈部隊提供目標定位和實時數據支持,大幅提升了中國海軍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面對中國海軍美方需要早點習慣“避讓”
此外,隨著中國海軍逐步走向遠洋,電子偵察船為艦隊提供了強大的情報支持,確保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行動更加安全和高效,這不僅提高了中國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為其在國際水域的存在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對逐漸補全短板的中國海軍,類似這次美航母的“主動避讓”會更加頻繁的出現,直到美軍再也不能隨意插手亞太事務為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