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36 開的第 727 張病歷單
全單約 1281 字,讀完大概需要 3 分鐘
在當代社會
尤其是賽博世界里
語言正經歷一場
悄無聲息的
「通貨膨脹」
主要指的是
真實含義與字面修辭
遠不匹配的表達形式
而語言通貨膨脹第一步
表現為「通哈膨脹」
仿佛一夜之間
「哈」字的使用
變得不隨意了起來
有了一套嚴密的遞進等級
承載著微妙的情感變化
然鵝
在語言通貨膨脹的浪潮下
「哈」的價值也在飛速縮水
其貶值速度甚至
比電動汽車的更新換代還要快
現在的聊天當中
一個「哈」
或許僅僅代表著
疑問或不解
兩個「哈」
則往往被解讀為陰陽怪氣
帶著一絲嘲諷
三分不屑
正所謂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哈哈只是你的保護色
而看似進階的三個「哈」
反而直接被判為敷衍了事
還可能會被打入社交失信名單
如果想要表達真正的開心
至少需要七個「哈」起步
甚至還要搭配上
「笑死、笑得想吐
太好笑了、笑到頭掉」
等夸張的語氣助詞
才能在符合社交禮貌的情況下
勉強表達出內心的喜悅
「到底發幾個‘哈’
才不算敷衍?」
已經成為無數網友心中
揮之不去的疑問
類似的「通訊社交禮儀」
也變得越來越多
比如「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
其實指的是
「我現在要開始
我的睡前儀式
——玩手機了」
發表情包也不一定是為了斗圖
可能是表示
「親親話題該結束了
人家這邊還有別的事情要忙哦」
有時候,午夜夢回
常常會感到難以融入
最新流行的網絡文化
覺得自己無法準確地
「讀懂空氣」
隔三差五冒出來的「新梗」
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而這,除了是網速的鍋
可能還與咱們
長期使用電子屏幕有關
2014 年的一篇研究表明
長期注視電子屏幕
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社交方式
還深刻影響了我們的情緒識別機制
可以這么說
在語言通脹的同時
我們的情緒感知能力
卻在悄咪咪地退化
在實驗中
51 名處于青春期前的小朋友
參加了一個為期五天的
寄宿制營地活動
在營地內
他們被禁止使用
電視、電腦和手機
之類的一系列電子產品
唯一要做的就是盡情享受大自然
隨后,這些小朋友和
留在學校的同齡對照組小朋友
(對照組仍保持日常的
電子產品媒體使用習慣)
都需要在之前和之后
從一些面部表情的照片
和無聲的錄像中
推斷里面當事人
表達的情感狀態
當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后
研究人員發現
過度使用電子設備
會導致面部情緒感知的
神經機制受損
從而改變個體
對情緒面孔的注視模式
說白了就是
長久地、習慣性地
盯著電子屏幕
會減少對他人眼睛區域的關注
而這一區域
正是平時面對面社交中
情緒識別的關鍵所在
類似的現象
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
眼動研究中
也被證實
當社交互動逐漸屏幕交流替代時
長期缺乏面對面的社交互動
會使得咱們個體
對非語言線索的
(比如肢體語言、語調)
感知能力逐漸弱化
可別小看了這種能力的缺失
它可以通過神經可塑性機制
進一步影響
大腦情緒處理區域的功能
甚至可以總結為
社交媒體的發展
反而讓我們
變得越來越不會察言觀色
而有些同學
線上重拳出擊
哈哈哈哈哈哈溢出屏幕
在線下卻秒變 i 人
一般的社交焦慮
通過一些社交技巧練習
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面對生活中
輕微的「小小社恐」
本 36 也在這里為你準備了
一些萬能聊天大法
btw
遺傳也會影響著我們的
心理特質
其中就包括「抗社交恐懼能力」
來康康你的
「抗社交恐懼能力」報告叭!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時候看的人體百科全書
給 36 加雞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