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英國官宣正式加入CPTPP。此消息一出,很多人又把關注點轉移到中國。英國是2021年2月申請加入的,我國是同年的9月,僅相差7個月。如今英國已經成為正式成員國,而我國還被“卡”在門外。
英國都加入了,為啥中國還沒有好消息?是不是沒有誠意要吸納中國?既然加不了CPTPP,那中國單獨建特色自貿區是否可行?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一 中國加入CPTPP的進程
CPTPP最初是由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和文萊協商成立的區域貿易協議,當時叫TPSEP,中文翻譯是“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議”。2008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表達加入意愿,然后開始談判。
2015年美國完成加入談判,TPSEP更名為TPP,此時成員國增加到12個。不過特朗普上臺后,在2017年又退出了TPP。美國退出后,由日本主導,剩下的11個成員國重新達成協議,TPP更名為CPTPP,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
該協議于2018年底正式生效。一年多之后,我國就表達了對加入CPTPP的意愿。當時我國正參加另一個區域協定RCEP,全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2020年11月,RCEP簽字落地。緊接著,我國就公開表態會積極考慮加入CPTPP,并于幾個月后向新西蘭提交了申請。
簡單說一下CPTPP的加入流程。申請國一般要提前跟成員國接觸,提交申請之后,還要跟成員國進行雙邊談判,爭取成員國同意啟動加入程序,最后由CPTPP委員會決定是否啟動正式加入程序。一旦決定啟動,CPTPP委員會組織成立加入工作組,進行加入談判。
從程序上看,英國的加入在速度上屬于特例。2021年2月申請,之后CPTPP委員會就舉行多次會議,并在同年6月做出決定:啟動加入程序并成立加入工作組。之后的談判進展也很快,2023年3月就完成談判,同年7月就正式簽字。
簽完字后,兩邊都要走后續流程:申請國有1年多的時間走完國內審批流程,同時其他CPTPP成員也要履行各自國內的批準程序。各方履行完程序,交存加入文件或通知CPTPP協定保存國新西蘭后60天,加入議定書才會正式生效。英國是2024年12月協定正式生效,審批流程歷時15個月。
那么中國走到哪一步了呢?目前,CPTPP委員會還沒有決定正式開啟中國加入程序,也就是說,還沒有到談判階段。但這也不意味著毫無進展。
2023年7月,CPTPP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發布聲明,稱CPTPP正在收集信息以了解各申請國是否能達到該協定的高標準。除中國外,申請國還有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烏拉圭、烏克蘭。
我國在該會議召開前提交了交流文件,介紹我國為達到CPTPP高標準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我國主動對接高標準,具體措施是在相關領域內進行試點試驗,條件成熟后進行大規模推廣。也就說,我國跟各方一直在往前推動,并不像外界傳的CPTPP拒絕我國加入。
當然,從英國的案例可以看到,申請國加入程序快速推進的關鍵,是獲得CPTPP所有成員國的一致支持。其中有兩方面因素很重要,一是申請國是否達到CPTPP高標準,二是CPTPP成員國是否還有其他顧慮。
就我國來說,加入進展相對較慢,這兩方面因素都有。
二 中國面臨的挑戰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加入CPTPP,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各成員國來說都是大工程,這其中牽涉協定規則和條款的問題,但又不僅僅是協定本身的問題。
先說協定規則方面的挑戰。業內公認的世界三大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一個是日歐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另一個是美墨加協定,第三個就是CPTPP。CPTPP的規則的基本框架,是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
零關稅主要是指,成員國之間的貨物貿易基本實施零關稅。零壁壘主要是指,基本取消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投資領域的各種限制性壁壘。零補貼主要是指,取消妨礙市場健康發展的補貼規則。
這里面每一條都需要具體調整,而且不是一次完成的,因為達到CPTPP高標準之后,還要進行深入的談判。整個過程會非常艱難,因為任何國家包括CPTPP成員國都有不能實行零關稅的保留產品,以及不能完全開放的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如何兼顧本國利益同時讓CPTPP接受,達成一個權利義務總體平衡的協定,需要時間和耐心進行協商。
另外,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的挑戰。這就是前面提到的CPTPP成員是否有顧慮的問題。根據已有的信息,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新加坡、智利、新西蘭、馬來西亞、越南等國表示歡迎,而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墨西哥還有顧慮。當然,他們的顧慮很大程度是來自美國的施壓。盡管美國已經退出,但它對CPTPP成員的影響力還在。
早在我國表達加入CPTPP的意愿時,日本的態度就出現反復,最初是表示歡迎而后又表示難度很大。不過總體看,日本的反應并不是堅決反對。
從目前情況看,日本和澳大利亞支持中國加入的理由更多,中國同這兩個國家的經貿合作很密切,而且大家都是RCEP簽署國。CPTPP規則比RCEP更嚴格,中國加入并接受更嚴的約束,對兩國無疑是利好。
相比較來說,加拿大和墨西哥這邊阻力會更大,因為跟日澳情況不同,他們的經濟嚴重依賴《美墨加協定》,而這個協定是美國主導的。這個協定里有一條霸王條款,規定如果一方與美國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那么其他成員國有權退出協定,選擇重新進行雙邊談判以簽署新協定。所以,如果美國以此威脅,他們大概率會被迫跟隨美國態度。
基于以上兩方面因素,中國加入CPTPP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那既然如此,中國是不是可以考慮單獨建特色自貿區,比如“共產主義特區”,簡稱CCCP?目前看,此舉困難同樣不小,而且也沒有必要。
三 中國為何不“另起爐灶”
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無論是自己組織建立自貿區,還是申請加入已有區域自貿組織,都回避不了兩個挑戰,一個是對接貿易規則高標準,另一個是應對地緣政治的負面沖擊。
既然怎樣都回避不了,那自然選擇代價最小、效率更高的了。很顯然,跟另起爐灶從頭做相比,直接申請加入現有的成熟的組織更劃算。
另外,有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就是貿易規則高標準是未來的大趨勢,除了區域經貿組織,WTO也在朝這個方向改進,啃下“加入CPTPP”這塊硬骨頭,我國應對后續像WTO升級談判就會從容。
而且我國已經參與了很多區域自貿區以及經貿組織,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海合會自貿區、東盟10+3經濟組織、APEC、RCEP、東亞經濟組織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等。此外,我國還以觀察員身份加入非洲貿易聯盟。其中,有很多區域經貿組織以及自貿區是重合的,把這些串聯起來,我國就能打造區域經貿網,沒必要再單獨建群拉人重新談判。
而就加入CPTPP本身來說,盡管困難重重,但我國仍堅持主動對接CPTPP高標準,毫不動搖地推動此事,是因為這對我們極具戰略意義。一是利用經貿協定高標準倒逼國內深層改革、持續創新,走高質量、高水平發展路線。目前我國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越向深水區前進,越需要強大的驅動力,除了自身內驅力,外在驅動力也很重要。
二是通過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引進優勢資本、技術、產品,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和消費質量,進而強化內外市場雙循環。三是有利于同世界發達經濟體之間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體系。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我國有比較完備的產業鏈優勢,在CPTPP框架下參與優勢分工,取長補短,有助于經濟行穩致遠。
四是彰顯我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倡導多邊主義的責任擔當。當下,孤立主義逐漸抬頭,經濟逆全球化越演越烈,國際規則遭到破壞,這個時候,我國毅然站出來,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堅持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為亞太地區經濟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另外,作為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起點,加入CPTPP有助于我國在未來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方面具有主動權和話語權,進而有助于我國提升全球治理的能力,樹立大國典范,提高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CPTPP成員國一多半都是亞太地區的,并且都跟我國有密切的經貿聯系,我國的加入有助于增強成員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提高其市場競爭力,還能提升CPTPP的全球影響力。這些都是我們的加分項。
參考文獻
觀察者網.丁一凡:中國加入CPTPP最大的談判難點可能不在日澳,而是加墨
清華金融評論.加入CPTPP被稱為第二次“入世”,中國申請進展如何?|宏觀經濟
澎湃新聞.加入CPTPP:戰略意義、現實差距與政策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