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問我怎么賣高端藏品,我不是什么公司機構,只是一位喜歡分享經驗的藏家。今天就來介紹我了解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大家經常詬病拍賣行的傳承有序、名家舊藏、海外回流,只要沾上那就是天價。既然暫時改變不了,那藏友們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去利用這個規則呢?
如果你看不慣那就靜下心玩收藏,別理那些亂七八糟的資本炒作。如果想要收益,俗話說“打不過就加入”,這不是啥丟人的事情,全世界都是這樣玩的!
有錢人要的是“身份”
在古玩圈混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一件瓷器,在地攤上叫"老貨",在大藏家手里叫"傳承",到了拍賣行就成了"流傳有序的藝術珍品"。
這中間的差距,往往就差在一張"合法身份證"上。
現在的拍賣行越來越嚴格了,張口就要"傳承證明"。可咱們的藏品哪來的證明?要么是地攤淘的,要么是朋友轉的,總不能跟拍賣行說:"這是我爺爺當年用兩斤糧票換的吧?"
說出來人家也不信吶!這時候,就得學學香港藏家的智慧。
香港“敏求精舍”成員老照片
早年在香港,藏家們組織了個叫"敏求精舍"的頂級收藏俱樂部,入會的都是社會名流:醫生、教授、企業家等。他們定期辦展覽、出圖錄,藏品經手記錄清清楚楚。
比如著名藏家胡惠春,他的瓷器后來上拍蘇富比,一件嘉靖五彩罐拍出260萬美元,創下當時最高紀錄。
這種頂級收藏組織說白了就是“影響力”。早年基本全在港澳臺,如今大陸也有很多收藏協會和團體。
但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團體里面全是高手,有些則是為了“會員費”,甚至是某些為了前期費用的公司操作,這需要自己長期觀察經營才能了解。
“敏求精舍”葉承耀 明式家具收藏大家
沒有“身份證”的古玩,就像沒有文憑的天才,再厲害也容易被人質疑。而這種頂級俱樂部,就是通過強大的人脈網,給予藏品“身份”。
民間藏家們可以學的經驗是,首先加入比較有影響力的 正規收藏協會,不是叫你亂花錢,而是多觀察,重點是這個協會里的人,是否“實力足夠”。
比如讓藏品登上《收藏家》《典藏》這類專業刊物,上幾次高端藝術展或者私密品鑒會,再加上媒體報道。
最好能混個捐贈證書,比如給博物館捐點小玩意,多露臉混個眼熟。"曝光記錄"就是最好的出生證明。
《收藏家》2013年2月期
然后便是“傳承”的脈絡,其實你可以觀察一下現如今大拍圖錄,或者多讀些專業雜志。會發現大部分的“傳承有序”都是某年某月,被某藏家慧眼識珠,然后多次交易流轉,變成“名家舊藏”,最后拍出天價。
很多破紀錄的藏品,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天價,而是在流傳多次后,“故事”變得異常精彩,最后才“得道飛升”。
說白了,只有極少數傳承有序是從古至今都有資料記載,其他大部分講的其實是收藏家的故事。也就是這個收藏家賦予了藏品“不破金身”,那么民間藏家們就要講好這個傳承的故事。
仇炎之
2.8億的雞缸杯,并沒有從明代成化年間流傳至今的紀錄,是仇焱之當年在地攤上花費1000元港幣買的。最后的傳承紀錄其實就是仇焱之買下后,多次交易流傳各地的故事。
但因為他是著名收藏家,流傳的過程中對這件雞缸杯看重的人很多,漸漸的雞缸杯就被賦予了“傳奇”色彩!最終劉益謙重金買下,買的就是這多位收藏家的“份量”。
所以民間藏友們,可以試試讓自己的藏品,“出現”專業的研究文章甚至學術論文,搞特展再加宣傳。
結交文博人員,贊助學術研討會,混個"特邀嘉賓"頭銜。久而久之,你的藏品漸漸就會“流傳有序”了。
深圳收藏協會
古玩變現就像談戀愛,不能一上來就問"給多少錢",得先培養感情。給你的藏品先找個好"娘家"(協會或博物館),再置辦身好"行頭"(論文、圖錄),最后物色個"好婆家"(頂級藏家或機構)。
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你自己本身的藏品過硬,經得住考驗,像那些天天在朋友圈發元青花、汝窯的人,很容易被人貼上"假貨專業戶"標簽,失去了神秘感。
“稀缺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那些有錢人又不傻,他們知道元青花存量不少,但為什么還是愿意花高價在拍賣行買?第一是規避風險,第二是拍賣行的拍品有“流傳有序稀缺感”的加成。
人性就是如此:越難得到,越想得到,民間到處都是“官窯重器”,反而不想要了。相反被貼上合法身份的稀缺拍品,那買家反而會搶著出高價。
任何行業都要“經營”
另一個重點是要會經營,有些人只會玩收藏不會擴人脈,那就別輕易參與,因為騙錢的公司太多了,分不清那就不適合搞這種復雜的人際關系。
在這個行當里,最值錢的不是古董本身,而是讓它"合法化"的智慧。那些抱怨"好東西賣不掉"的藏家,多半是沒玩明白這個游戲規則。
現實就是這樣,民間有太多“寶貝”反而會造成“通貨膨脹”,真正的經營高手,不是坐等“識貨人”,而是主動為藏品打造光環,讓它從“民間收藏”躍升為“文化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