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英國《金融時報》援引4名歐洲官員的話報道稱,歐洲幾個大國已就北約相關問題展開非正式討論。該討論涉及一項5到10年內替代美國在北約地位的方案。《金融時報》稱,此次討論旨在避免美國單方面退出北約而造成的混亂。參與討論的四名歐洲官員稱,英國、法國、德國和部分北歐國家參與了非正式但有組織的討論。參加討論國家的目標是制定一項方案,將財政和軍事負擔轉移給歐洲各國政府。
過去這段時間,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分歧開始擴大。3月12日,美國開始對鋼鐵和鋁進口征收25%的關稅,歐盟隨即發起反制,計劃從4月1日起,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關稅,首批價值80億歐元的加稅商品中,包括美國波本威士忌。隨后,特朗普對歐盟發出威脅,如果歐盟不取消對美國威士忌產品加征的關稅,美國將很快對所有歐盟成員國的酒類產品征收高達200%的關稅。此外,從4月2日開始,美國將實施對等關稅。
特朗普(右)與北約秘書長呂特(資料圖)
據悉,歐洲幾國進行討論,是為了避免美國可能單方面退出北約而造成的混亂。本月6日,特朗普向其他北約成員國“喊話”稱,如果“不付錢”,美國就不會提供保護。去年12月,特朗普還威脅稱,如果美國盟友的防務支出“不達標”,美國“絕對”有可能退出北約。
事實上,從歐洲自身發展視角來看,實現防務和戰略自主一直是歐盟的遠大目標。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一極,歐盟在軍事安全領域卻長期受制于美國,這與它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建立獨立的軍事防御體系,不僅能夠提升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還能使其從美國政策的追隨者轉變為平等的參與者乃至潛在的領導者。然而,歐洲在五至十年內替代美國在北約的地位,絕非易事。
歐盟(資料圖)
也因此歐洲內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加強對華合作,以此來抵消特朗普征收關稅所帶來的影響。歐盟近期已經提及相關合作,中方也對此表示歡迎。但在這個情況下,依然有歐洲官員呼吁對中國出手,搶占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謝夫喬維奇日前公開向中國施壓,炒作所謂的“產能過剩”。他威脅道,如果中國電動汽車與電池制造商希望在歐盟投資,就應該做好技術轉讓的準備。
從這位歐盟經貿官員的表態來看,歐洲已經給中國使了個眼色,暗示中國如果不交出新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歐洲就不會向中國新能源車企敞開大門。換句話說,歐盟在新能源領域的對華關稅不會減弱。歐盟這種做法,簡直是蠻橫的用關稅搶奪中國技術,毫無道理可言。歐盟若是抱著這種態度不放,對中歐后續合作可沒有好處。事實上,謝夫喬維奇計劃訪華的消息2月底就已傳出,但中國至今沒有證實,更沒有對他發出邀請,頗有一種把他晾在一旁的意味。
謝夫喬維奇(資料圖)
錯誤的藥方無助于解決歐盟的結構性問題,只會凸顯其在全球競爭中的短視與被動。歐洲應想辦法克服焦慮,而不是被焦慮困住、被“應激反應”推向進退失據。歐洲內部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反思聲音。比如比利時媒體近日發文稱,中國當年通過引進歐洲企業合作實現了汽車制造技術積淀,如今歐洲在電池領域亟需借鑒這種發展路徑,是時候“以謙遜姿態重走合作之路了”。
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即將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將給歐洲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屆時,只有中國這樣手握資金和技術的國家才能掌握談判主動權,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事實上,對于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中方早已給歐盟指明出路,那就是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以建設性態度同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彼此核心關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