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三年,市場上將誕生更多中高端插混、高端增程硬橋越野產(chǎn)品。新能源某種程度上正在重塑硬橋越野的護城河,甚至重構(gòu)競爭邏輯。
文 /《汽車人》齊策仁
如果說有哪個細分市場,體量雖小,但擴張速度比較快的,那硬橋越野車市場應是有力競爭者。
這一市場仍然相對小眾,以至于沒有準確定義。有的廠家稱之以“硬派越野”、“方盒子越野”等,類似說法有意或無意混淆了越野的概念邊界。
本文中我們界定:四驅(qū)、“非承載車身”、離去角/接近角均大于26°、至少帶一把差速鎖,主要場景設(shè)定為越野場景的產(chǎn)品,稱為硬橋越野車。如此,就把城市SUV,以及“輕越野”(90%以上預設(shè)場景為鋪裝路面)等需求排除了。這樣一來,這一市場變得邊界清晰,地盤也小了很多。
“偶爾越野”訴求是主流
有人認為,2024年中國市場越野訴求為10%,但這里面大多數(shù)需求,都橫跨在城市場景和“偶爾越野”之間。高端大氣、“看著硬朗”等“外觀黨”,就成了左右越野市場的力量。
去掉這些偽越野需求,硬橋越野的市占率也從2021年的1.4%增長到3.8%。雖然相對值小,但在整個市場巨大體量下,也接近100萬輛。
我們看到,從2024年8月到2025年2月,幾款“方盒子”的銷量,方程豹5(參數(shù)丨圖片)從接近6000輛/月,慢慢漲到略超過6000輛/月,今年1、2月份因為春節(jié)因素,掉到2000輛/月附近;坦克300、坦克400,比方程豹5銷量低500輛-1000輛/月,三者走勢驚人地相似;而捷途旅行者則高高在上,月銷在9000輛-10000輛/月震蕩,今年1、2月份掉到8000輛左右。
根據(jù)這幾款車的銷量差異,能夠辨識到“硬橋越野”與“看上去硬朗”的需求,存在明顯量的差異,即大部分需求仍集中于“偶爾越野”的訴求上。
這說明,硬橋越野市場實際上對“邊界產(chǎn)品”非常敏感。這部分產(chǎn)品擁有了剛才提到的硬橋越野的大部分特征,只缺少“非承載車身”。這令其總重、能耗、舒適性和鋪裝道路適應性都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整車成本。
因此,能耗低+舒適與性能平衡中,更傾向于前者的產(chǎn)品,得到更多青睞。這一部分,正在逐漸脫離硬橋越野的細分范疇,向“輕越野”靠攏。如果把需求梳理得過細,也就侵蝕了硬橋越野的基本盤。目前幾個主要越野品牌,仍傾向于打造“全能越野”。他們很清楚,如果只注重滿足重度越野需求,只會越做市場越窄。
跨國品牌沒跟上節(jié)奏
2018年,當年國內(nèi)硬橋越野市場銷量約為23萬輛,6年時間增長4倍,還是非??斓摹?018年也是合資最后的輝煌,這23萬輛里面,進口、合資、自主品牌的比例約為42%、24%和34%。到了2022年,自主品牌在國內(nèi)硬橋越野市場占比就達到84%,基本一統(tǒng)天下。
這期間,硬橋越野銷量的冠亞軍普拉多和蘭德酷路澤,都讓位給坦克300和坦克500。
到2023年,硬橋越野品牌按照占有率,依次為長城、北汽、豐田、奔馳、比亞迪、日產(chǎn)、吉普、雷克薩斯、北汽制造、福特。其中前三名合計占比超過80%,集中度比任何細分市場都要高。但是,酷路澤、奔馳G級、路虎衛(wèi)士,仍然占據(jù)高端市場,這一格局在2023年沒有太大改變。
這說明該細分市場仍然具有較高的技術(shù)門檻和認知門檻,但中國品牌跨過去了,也就順勢搶了跨國品牌的中端地盤(跨國品牌從來都不做10萬元及以下的“入門級”硬橋市場)。
2023年7月1日,國六b實行,卡住了很多燃油進口和國產(chǎn)越野車型(國產(chǎn)普拉多因此而停產(chǎn))。為了同時滿足性能和排放,奔馳G級在2024年11月發(fā)布了純電版本,G580純電版售價超過200萬元,3把差速鎖采用電動虛擬形式,但這個價格決定了它不可能走量。
硬橋越野市場盡管實現(xiàn)了6年“翻兩番”的壯舉,但多半是升級換購增購。有研究報告稱,2024年超過50歲以上用戶的越野訴求突破15%,35歲以下的不及9.5%(包括所有SUV)。國產(chǎn)硬橋越野,大部分被預算充足、有時間的中老年人買走。他們普遍懷著待補償?shù)哪贻p時代越野夢。
同時也應該看到,該細分市場存在明顯的天花板。指望2030年前還能經(jīng)歷此前波瀾壯闊的增長,不大可能了。不過消費需求繼續(xù)改善升級勢頭,基本確定。
單巨頭將變成雙寡頭
2025年1月,坦克系列銷量12845輛,方程豹系列銷量6219輛,北京BJ銷量2081輛;2月,坦克系列銷量11762輛,方程豹系列銷量4942輛,北京BJ銷量1805輛,仰望U8銷量105輛??鐕放谱罡咪N量在1700輛/月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捷途品牌在2024年銷量56.8萬輛,增速高達80%。捷途已經(jīng)上市的車型當中,沒有一款硬橋越野車。捷途已經(jīng)發(fā)誓要做中國的“大G”,今年1月24日發(fā)布捷途縱橫品牌,并一口氣亮相了G700、G900和F700三款硬橋越野車。前兩者上市時間都在今年三季度,而作為皮卡的F700,上市時間未定。不過,捷途打算做硬橋越野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目前硬橋越野市場情況比較清晰,長城一家占了近70%份額。緊隨其后的變成方程豹系列、北京BJ系列,而捷途縱橫將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成為重要玩家。硬橋越野雖然門檻高,但核心玩家非常少,只要產(chǎn)品對路,同檔次產(chǎn)品價格照著跨國品牌1/3來,就能很快進門上桌。
從2023年開始,硬橋越野經(jīng)歷了插混、增程對燃油產(chǎn)品的替代進程。賣得好的幾個品牌里面,只有長城的坦克300和北京BJ系列,還在堅持燃油版(柴油+非解耦四驅(qū))。
2025年,新能源越野車(包含城市SUV)占比也將超過50%。插混、增程因為兼顧續(xù)航和經(jīng)濟性,將更快速度擠壓燃油越野車份額。純電雖然更擅長做“小車”,但因為越野的特定場景和需求,未必能做的比燃油車好。BJ系列現(xiàn)在向下突破(BJ30都做到8萬元級別),能夠保留一席之地。
即便是坦克品牌自身,也正在試圖用插混Hi4替代燃油版型。2024年10月,長城將越野分為城市SUV、泛越野、強越野、超強越野四個等級,后兩者屬于硬橋越野的范疇。這是長城第一次試圖搶奪硬橋越野的定義權(quán)。長城的Hi4、Hi4-Z、Hi4-T分別對應前三者。
2025年1月,長城進一步將越野場景分為10個等級,這是此前動作的延續(xù)。長城的確鞏固了自己在硬橋越野的優(yōu)勢地位,但是,如果將主力產(chǎn)品集中在狹窄的細分市場中,發(fā)展上限難免受到制約。長此以往,很可能淪為小眾品牌。
當前,銷量靠前的品牌和產(chǎn)品,除了坦克300,都是插混和增程方案了。而坦克300本身就是通過價格下探覆蓋大眾化市場的產(chǎn)品。
拋開長城給的定義,有能力在國內(nèi)實現(xiàn)硬橋越野全場景覆蓋的,只有長城。而其潛在勁敵,并非產(chǎn)品老化的BJ,也非主打高端和智能化的方程豹、仰望,而是奇瑞的捷途縱橫。兩者運作思路的相似之處,遠大于其他品牌。
單說插混,基于奇瑞的C-DM插混系統(tǒng),捷途推出的CDM-O/CEM-O平臺,強調(diào)“水巡”功能(涉水1.1米),目前還沒有接招的。仰望U8雖然能夠擁有緊急浮水功能,但與捷途G900的水中驅(qū)動原理有不同。
捷途在海外闖出名號,眼下仍主要專注于海外市場,剛開始推硬橋越野。G700今年三季度上市后主要瞄準的,也是海外。但中期看,有能力和長城爭搶越野文化的,只有捷途。硬橋雙寡頭格局,最早將在2027年基本定型,如果捷途足夠努力的話。
在高端市場,智能化和越野場景將深度融合(自動脫困、地形識別等),智能化普及的速度將追上其他細分市場。
未來兩三年,市場上將誕生更多中高端插混、高端增程硬橋越野產(chǎn)品。當然,因為細分市場容量相對小,產(chǎn)品節(jié)奏將慢于城市SUV。而在入門級,成本控制和依托的越野生態(tài),將成為勝負手。新能源某種程度上正在重塑硬橋越野的護城河,甚至重構(gòu)競爭邏輯。【版權(quán)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