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初釋:語出《論語.學而》,意思是在學習、實踐道德原則并有馀力的情況下,再來學習文獻方面的知識。
壺天山人詮釋:行有馀力,則以學文。這句話其實講了一個概念,也是當代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修學的核心是什么?修學的核心就是陽明先生堅決反對的做口耳之學。一來就學文,這是不對的。應該先求深度,還要修行。然后修行、做事,在修行做事上有一定的積累的情況下,再以學文。文只是一種輔助,所以修學修學,一定是以修為主,以學為輔,這一點不可錯亂。如果只是在咬文嚼字上做功夫,那就成了口耳之學,永遠都不能夠接近真正的大道。今天的修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廣度有余,而深度不足。而深度的本身,是要去修煉的,要去真修實證的,這個才是根本。
應用:其實修行的核心就像曾國藩一樣,他每天要打坐一炷香的功夫。所以我建議大家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打坐。不說一小時,不說是一炷香。十分鐘,堅持每天打坐10分鐘。在這里講一個簡單的法則,以前我也提過,就是當你心情比較煩躁,雜念比較多的時候,你把兩個手的手心放在你的膝蓋上;你的精神提不起來的時候,把兩個手的手心朝上,就做這兩個簡單的手勢,然后身體立身中正,然后頭稍稍有一點往下低,保持他的督脈的一個通暢。如此而已。您不妨一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