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近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在東京同日本外相巖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共同出席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同日,外交同巖屋毅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日本《朝日新聞》近日發表社評說,烏克蘭和中東地區戰爭持續不斷,美國新政府的關稅政策正危及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在國際秩序大幅動蕩的背景下,對解決東亞乃至全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肩負著責任的日中韓三國,有必要切實地深化合作。
日本在外交上,對美國幾乎是一邊倒(資料圖)
事實證明,中日韓合作越實,三國抵御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賦能發展的基礎就越牢,促進人民相知相親也就越見成效。三國應重溫“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共識,堅守合作初心,推動中日韓合作發揮“1+1+1>3”的作用,造福三國、地區和世界。三國合作要行穩致遠,必須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尤其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管控好矛盾分歧,在維護良好穩定的雙邊關系基礎上。
中日韓經濟總量占全球20%以上,若自貿區落地,將重塑亞洲供應鏈格局,直接帶動三國貿易投資增長,打造“亞洲經濟新引擎”。此外,三方將設立出口管制對話機制,保障產業鏈穩定,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沖擊。為搶占未來競爭高地,三國計劃成立“中日韓創新合作中心”及數字經濟對話機制,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合作。人文層面,2025-2026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目通過“東亞文化之都”等品牌活動深化民間互信。
石破茂(資料圖)
三國同意在東盟中心地位和《東盟印太展望》(AOIP)的基礎上加強與東南亞的合作。巖屋毅直言,東盟是地區框架的核心,加強東盟與日本、中國、韓國的合作對于擴大三方合作成果乃至整個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東京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川島真對此分析道,“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日本和美國長期倡導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概念一直是中方的爭議點。三方此次能夠找到最大共同點,即強調東盟提出的AOIP。”
對此中方高度重視中日韓合作,對合作前景抱有信心。我們三國都有一句諺語,“遠親不如近鄰”。面對不穩定、不確定明顯上升的世界,這句充滿東方智慧的格言更加凸顯了三方合作的重要現實意義。中日韓關系搞好了,地區和平穩定就多一份保障。中日韓合作深化了,地區國家就能更好應對各種外來挑戰。這次中日韓外長會,是三方合作框架下的制度安排,這一系列會晤帶動了中日韓三方在政治、經濟、人文各領域的交流”。
韓國外長趙兌烈(資料圖)
與此同時,美國的地區戰略,往往也會高度重視這兩個國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前沿地帶,而后者為了鞏固與美國的關系,確保自己能停留在地緣政治的舒適區內,往往會在涉華議題上大力迎合美國。像是之前石破茂訪問美國,與特朗普發表聯合聲明,在涉華問題上幾乎是對美方立場一邊倒。只是中日關系的不穩定因素,不只是日本對美國的低姿態那么簡單,還有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一貫的含糊其詞。
當然,我們在對“大東方”秩序保持期待與謹慎樂觀的同時,也有必要保持警惕。在當前德國已經在尋求英國與法國核保護甚至是不排除未來會謀求成為有核國家的情況下,我們也要防止日本借機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重新擴軍備戰,尤其是防止日本與韓國也走上核武之路。總而言之,在政治與安全意義上的“大西方”名存實亡之后,無論是日本與韓國的前途,還是“大東方”秩序,都已經走到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面臨著諸多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