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道,當地時間3月20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馬羅什·謝夫喬維奇一邊向美國示好,宣稱美歐應當共同應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另一邊向中企施壓,放話說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如果希望在歐盟投資,就應該做好技術轉讓的準備。謝夫喬維奇據稱計劃3月26日至28日訪華。如果成行,這將是他在去年12月接任這一職務后首次訪問中國。目前中方尚未宣布這一消息。
歐盟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資料圖)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歐都應具有應對變化和挑戰的勇氣和智慧,積極打造更牢固、更全面、更可持續的合作關系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中歐加強合作有利于雙方,也惠及世界。近年來,歐洲多國遭遇動蕩,經濟結構轉型艱難、持續增長空間受限、社會改革挑戰重重,又疊加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沖突加劇、能源成本上升等巨大沖擊。歐洲能否把握未來命運,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著眼長遠,歐洲應堅持多極化視角,加強戰略自主,更好維護自身利益。
3月23日,以“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于北京開幕。在下午舉行的“改革激發增長新動能”專題研討會上,柏林全球對話創始人兼主席、歐洲管理學院教授拉爾斯·亨德里克·羅勒強調,中歐應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如汽車行業的反壟斷問題,需避免過度反應,最終達成協議。拉爾斯指出,歐洲在經濟領域面臨著供應側的挑戰,“看看生產率就知道,已經落后了。”他認為,盡管歐洲近期在擴大財政空間,但這并不足以推動經濟的有效增長。
刀片電池針刺實驗(資料圖)
歐盟自稱一體化,但在對華貿易上卻亂成一鍋粥。十個國家同意加稅,五個反對,十二個棄權,這數據說明問題了。支持加稅的,多半跟中國競爭,想用關稅保護自己。反對或棄權的,可能更看重跟中國的合作,或者擔心加稅的壞處。歐盟內部這“一盤散沙”在對華政策上露餡了。歐盟內部沒統一,怎么跟中國博弈?面對歐盟的招數,中國沒硬碰硬,而是精準打擊和利益誘導一起上。對支持加稅的國家,中國精準反擊,比如對法國白蘭地反傾銷調查。
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開幕。當天,德意志銀行集團主席衛禮思(Alexander Wynaendts)在論壇現場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在美國新政府保護主義政策的背景下,中歐合作已經更緊密,希望合作更有成效。經濟體之間的開放合作對每個人都有好處,貿易戰可能使經濟陷入衰退。
合作與競爭并存(資料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 回顧中歐關系的演進歷程時說,中歐在制度差異與利益博弈中,探索出一條消除分歧、共生共榮的路徑。未來,中歐需以平衡智慧妥善化解分歧,比如強化經貿爭端協商框架,通過本地化生產規避貿易壁壘,化解貿易摩擦;中方可通過在歐洲建立關鍵原材料加工合資企業,滿足歐盟“去風險”訴求;針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中歐企業構成的雙重擠壓,中歐共同維護多邊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