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正式打響,在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美軍節節敗退。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美軍便讓自己的小弟英國軍隊斷后。作為美國最忠實的小老弟,英國此次出兵是非常大方的,一共派出三個旅總計1.4萬人的兵力參戰,其中不乏還有王牌部隊,皇家軍隊的復槍團就是其中之一。
該部隊裝備精良,先后在埃及和非洲、西班牙作戰,后參與鎮壓印度大起義的戰爭,一戰和二戰中都有突出表現。這次就是隨軍仁川登陸來到朝鮮戰場,是英國最為著名的部隊,其團長更是揚言道,我們一個團的戰斗力頂得上中國的一個軍。但現實總歸是殘酷的。
1月3日黎明,志愿軍第116師347團向漢城方向追擊敵軍在朝鮮老鄉的幫助下。志愿軍在小鎮釜谷里發現了英軍的皇家來復槍團。他們占據了釜谷里一線,靠著有利的地形向阻擊我軍行動,掩護他們的主力逃竄。府谷里三面環山,離漢城只有30公里,控制著通往漢城的公路和鐵路,因此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347團七連臨危受命,火速趕到釜谷里南側的高地進行埋伏,他們的任務就是阻擊這伙敵人,防止他們主力逃竄。
于是大戰一觸即發。因為裝備太過懸殊,在英軍炮火的猛烈攻擊下,地上一尺多厚的雪都已經變成了發燙的泥水,工事和掩體早就被炸得一點都不剩了。七連的戰士們就在泥水中抗擊著英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經過一天的激戰,打退了他們無數次的進攻,但是傷亡十分慘重,指導員張鼎先犧牲,排長們全部犧牲,當敵人再次進攻的時候,連長歷鳳堂重傷,被通訊員強行背了下去,臨行之前,他吃力的把壓在身子底下的槍掏出來給了一個19歲的小伙子,告訴他去指揮戰斗,他對奄奄一息的連長說,放心,陣地我負責堅決守住,而他只是個司號員,陣地上現在僅有17個人。他對自己有些懷疑,但是一想到七連是從紅軍一直到現在的隊伍,他就有信心了。
隨后,他開始重新布置兵力,把現有的人編成了三個戰斗小組,形成三角形把守陣地,自己在最前面負責整個陣地的指揮。
在打退了敵人又一次的進攻后,機槍手李家福的槍管被打壞了,而戰士們有的喊沒子彈了。他掃了一眼,發現陣地前面還有很多敵人的尸體,他就琢磨怎么從敵人身上拿子彈。
這個時候,李家福把打壞的兩挺機槍合并成了一挺,正好可以為他做掩護了。他飛身跳出了塹壕,開始向前跑。他一出現,敵人的子彈就迎面打了過來,他趕緊蹲到了一個彈坑里,用軍帽挑逗敵人開槍。
隨后,他孤身一人在陣地上迎著敵人的子彈來回穿梭著,搜尋著彈藥。不一會,他抱回來十條子彈袋和一大堆手榴彈。敵人仿佛受到了挑釁,又開始了半個小時的炮擊,他們又有四名戰友犧牲了。
到了黃昏,整個陣地上的人還剩下七個,大伙兒又渴又餓,他把最后的干糧分給了大家,準備決一死戰。英軍也發起了最后一次的進攻,用六輛坦克做掩護,后面進攻的步兵是前面數次的幾倍。
等到看見敵人鋼盔的時候,他們開火了。陣地上僅存的七名戰士同時跳出了戰壕,站起來開槍,并且掏出手榴彈,一邊打他們一邊喊,陣地是同志們用血換來的,不能丟,而他心里想的卻是,就算我犧牲了,也要讓首長和戰友們再聽一次我的號聲。
敵人越來越近,他們的子彈都打光了,槍也不響了,所有人都端起了刺刀,他們多想,還有武器啊,這個時候,他摸到了軍號,他想的僅僅是讓戰友再聽一次號聲。他就跑到了陣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用全身的力氣吹起了沖鋒號。誓與英軍決一生死。而沖鋒號的聲響打亂了英軍陣腳,
嘹亮的號聲在空蕩的山谷里隨蕩著,眼看到達山頂的敵人一聽見號聲,馬上就遲疑了一下,突然停止了射擊,因為在英軍的腦子里,伴隨這個號聲出現的是滿山遍野的志愿軍沖鋒,他們玩命的往下跑,當他們跑到山下以后,四處觀望,生怕他們被包圍,這時戰場格局突變,七連主力部隊看著倉皇逃竄的英軍部隊,便從側翼向英軍發起進攻。于是。這支聲名遠揚的英國王牌部隊全軍覆沒。
當團長李剛和政委任騎士登上陣地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七個衣衫襤褸、遍體鱗傷的戰士。問了一句,誰在這里指揮戰斗?報告司號員鄭起!
此戰來福槍團兩個連被全殲,戰后他被授予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稱號。這次的沖鋒號聲也奠定了英軍的徹底戰敗。
到了晚上,志愿軍第50軍接到了攻占高陽、截斷英軍退路的任務。很快第50軍149師446團突破了敵軍炮火封鎖,一舉占領了高陽,還將英軍的皇家重坦克營和英軍第29旅主力部隊分割開來,形成了圍殲皇家重坦克營的有利趨勢。
皇家重坦克營同樣是英軍29旅的王牌部隊,被稱為英軍的陸地巡航艦。但這又何妨?很快,志愿軍硬是憑借著用炸藥包和爆破筒炸毀坦克履帶的方式,在和英軍激戰三個多小時后,使英國皇家重坦克營的31輛坦克全部炸毀。就這樣,英國的右翼王牌部隊被我軍全數殲滅。
彭老總得知戰報后非常失驚,畢竟用輕步兵殲滅重坦克營這種事情確實讓人不可思議。但震驚之余略感興奮,還說道,這下好了,新仇舊賬能一起算了。這也是迄今為止。軍隊殲滅了最大建制的坦克部隊。這則戰報在國際上引發了很大熱議,特別是英國境內各路官員紛紛對美軍丟棄朋友只為自己逃命的行徑感到不滿。
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僅僅只是開始。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打響,志愿軍63軍第187師一舉突破了被聯合國軍嚴密設防的臨津江防線,并且還把剛剛被派到戰場上的英軍第29旅又一王牌部隊格洛斯特營圍困在雪馬里。
格洛斯特營作為建營100多年的英國王牌部隊,先后在克里米亞半島、意大利和加利波里以及法國的敦刻爾克戰役中立下大功,因此被英國女皇授予帽徽,被稱作皇家陸軍雙徽營,而雪馬里位于臨津江南岸四公里處,山勢呈北低南高狀,易守難攻,面對如此復雜的一手地勢,以及功勛如此卓著的英國精銳部隊,確實給志愿軍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但這又怎樣?四月21日夜,圍殲雪馬里的戰斗正式打響。志愿軍第64軍在彭老總的指揮下,迅速來到臨津江邊,并且在187師560團兩個營的緊密合作下,很快就攻占了一塊高地,徹底堵住了唯一能夠撤離雪馬里的路線。
559團從西推進,把英軍迂回的路線也給堵死,至此,徹底把此處連帶格洛斯特營在內的英軍全部包圍。當李奇微得知格羅斯特營被圍后,大為震驚,畢竟在此前英軍兩大王牌部隊皆全軍覆沒,致使英方極為不滿,如果此時格洛斯特營再出差錯,那么自己就無法和英國交代了。
于是,李奇微親自作戰,坐鎮南韓大本營,并從英29旅調出一個加強營,美第三師派出兩個步兵營,企圖從東西方向展開救援,然而,我軍早已把支援的路線堵得死死的,因此三支部隊連格羅斯特營的影子都見不到。
4月25日。等不來援兵的格洛斯特營選擇突圍,而此時的560團則發起最后的總攻,而格洛斯特營不愧是英軍精銳,雖然陣地被攻破,但也給志愿軍制造了很大的傷亡,不過畢竟是被圍著打,在志愿軍步步緊逼之下,格洛斯特營一步一步向里收縮,直到被逼到了一處高地上。
這時,560團二營二連的戰士劉光子率先沖到了高地上,發現100多個英國士兵正在斜坡處的草叢里躲著,于是迅速扔出一枚自制反坦克手雷,瞬間就把英軍炸倒一片,接著爆炸后燃起濃煙,拿起機槍一頓亂掃,瞬間讓被包圍的英軍不敢動彈。
包括格洛斯特營的營長在內,所有英軍都放下了武器裝備,選擇投降,而劉光子也憑此一戰創下了朝鮮戰場上一人俘虜63名英國士兵的記錄,而格洛斯特營在此一戰被志愿軍560團全數殲滅。
至此,英軍三大王牌部隊在朝鮮戰場上。全軍覆沒。英方得知消息非常氣憤,最后選擇不再和美方一同進行接下來的任務,這也對隨后朝鮮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和威望,并一同給曾經欺壓中國的英帝國主義一個慘痛的教訓。
正如彭老總所講,朝鮮戰爭的勝利代表著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門火炮就能侵略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