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寶馬集團宣布在中國啟動360度全鏈AI戰略,宣布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研發、生產、銷售全價值鏈,并將于2026年量產的國產新世代車型上搭載AI大語言模型和智能體系統。
這一戰略的發布正值中國自主品牌密集發布AI戰略和AI智駕方案的關鍵節點,寶馬此舉,標志著外資車企在智能化轉型中開啟了新一輪本土化競速(參數丨圖片)。
全鏈AI融合:從生產到體驗的體系化重構
根據戰略規劃,寶馬的AI布局分為三個維度:在研發端,通過AI仿真技術能夠快速優化設計、提升安全性。例如,動力電池熱能管理、車輛型面設計模擬等關鍵環節。
在生產端,從生產一線到后臺管理,從供應鏈優化到質量管控,助力全產業鏈提質增效。例如,沈陽基地已應用AI視覺檢測系統,將質檢準確率提升至近100%。
在用戶體驗端,也是現階段AI戰略的中心任務,寶馬將在新世代技術集群的基礎上持續創新,不斷完善和豐富中國用戶的全場景智能體驗。根據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介紹,2026年首款國產新世代車型將搭載AI大語言模型和AI智能體,將實現擬人化溝通、多智能體協同及開放生態整合,令人車互動體驗更加自然流暢。
作為寶馬集團科技創新的集大成之作,新世代車型以全新一代智能電子電氣架構為基礎,集成算力提升20倍,開啟AI應用深度集成至智能座艙的新紀元。
即將于2026年量產的國產新世代車型,將首次以AI大語言模型賦能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并將AI智能體引入座艙,其核心能力將包括擬人化溝通、多智能體協同及開放生態整合,能夠實現精準意圖捕捉、復雜指令解析、模糊語義理解及嚴謹邏輯推演,令互動體驗更加自然流暢。寶馬利用AI技術賦能用戶體驗將聚焦駕駛樂趣、自然人機交互和沉浸娛樂體驗3大維度,最終可實現涵蓋語音和視覺的多模態自然交互體驗。寶馬還將首次推出主動交互推薦功能,利用車內傳感器和攝像頭獲取到的數據分析主動給予客戶服務與關懷,比如當客戶遺落個人物品在座位,系統將主動提醒乘客。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強調,該戰略核心在于"技術以人為本",需平衡技術創新與倫理責任。
數據顯示,寶馬已形成全球最大的互聯車隊數據池,2200萬輛實時數據車輛為其AI訓練提供支撐。在沈陽生產基地,AIQX質量平臺將質量檢測效率提升40%,沖壓車間首創的AI質檢系統節省了30%的人工復核時間。"我們正為新世代車型量產構建AI驅動的數字孿生體系。"華晨寶馬總裁戴鶴軒表示,360度AI融合將覆蓋油電全動力車型。
自主品牌圍剿下的戰略突圍
在蔚來NOMI GPT、小鵬AI天璣系統相繼落地,比亞迪璇璣架構開啟"整車智能"的競爭格局下,寶馬此次戰略升級凸顯多重考量。
相比自主品牌,外資品牌正試圖打破“電動化弱智、智能化滯后”的認知,寶馬選擇從全產業鏈而非單點突破,意在建立系統性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寶馬宣布將與中國科技企業開展AI大模型聯合研發。這延續了其"創新共贏2.0"戰略——此前與寧德時代在大圓柱電池的合作已創造200億元產值。這種"深度綁定中國供應鏈"的模式,相比部分外資車企的封閉研發體系更具本土適應性。
寶馬的AI戰略折射出汽車產業變革的新趨勢:當電動化技術逐漸同質化,智能化開始向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深層領域滲透。
出行財經認為,下一步車企AI競爭必然要從功能堆砌轉向體系重構,這也意味著數據資產質量、倫理框架建設、跨界技術整合能力將成為決勝關鍵。
這場關乎外資品牌轉型范本的實踐,或將成為檢驗寶馬"在中國,為全球"戰略成色的試金石。至于寶馬能否通過全鏈AI融合重塑豪華車智能標準?或許還要等到2026年新世代車型落地后才有一個更直觀的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