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天,春寒料峭,細雨綿綿。此時南方正值“回南天”,空氣里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濕氣;北方雖已回暖,但晝夜溫差大,人體易受寒濕侵襲。中醫講究“順時而養”,此時飲食宜祛濕健脾、補益氣血。民間素有“女人吃一草,八十不顯老”的俗語,這“一草”指的正是清明前后鮮嫩生長的艾草。它不僅是一味藥材,更是春季餐桌上的養生佳品,被譽為“女人的不老草”。
艾草又名艾蒿,其葉清香微苦,自古便是中醫眼中的“溫經散寒、祛濕通絡”之寶。《本草綱目》記載其能“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現代營養學發現,艾草富含揮發油、黃酮類、維生素A、B族、鈣、鐵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適合女性調理氣血不足、手腳冰涼、濕氣困重等問題。
清明前后的艾草最為鮮嫩,此時采摘的嫩芽苦味輕、香氣濃,無論是入菜還是做糕點,都能將養生與美味完美結合。以下分享三款簡單易做的艾草美食,從甜點到湯品再到家常小炒,讓您輕松吃出好氣色。
食譜一:艾草紅豆餡糍粑 | 軟糯香甜,補血養心
食材:鮮艾草200克、糯米粉300克、紅豆沙150克、白糖20克、小蘇打2克、清水適量。
1. 處理艾草:艾草洗凈,沸水加小蘇打焯燙1分鐘(保持翠綠),撈出過冷水,擠干水分后切碎,加少許清水打成細膩艾草泥。
2. 和面:糯米粉加艾草泥、白糖揉成光滑面團(若太干可少量加水)。
3. 包餡:取面團搓圓壓扁,包入紅豆沙,收口捏緊成圓球,輕輕壓扁成糍粑狀。
4. 蒸制:蒸屜墊油紙,糍粑間隔擺放,水開后蒸10分鐘,關火燜2分鐘即可。
點評:艾草與紅豆的搭配堪稱經典——艾草祛濕活血,紅豆健脾補血,糯米溫中益氣。軟糯的外皮包裹香甜豆沙,既是傳統點心,又是滋補佳品。適合作為早餐或下午茶,配一杯紅茶更解膩。
食譜二:艾草枸杞瘦肉煎蛋煮湯 | 溫潤鮮美,氣血雙補
食材:鮮艾草100克、豬瘦肉150克、雞蛋2個、枸杞10克、姜3片、鹽適量、胡椒粉少許。
1. 備料:瘦肉切薄絲,加少許鹽、淀粉抓勻;艾草焯水后切段;雞蛋煎成荷包蛋備用。
2. 煮湯: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姜片、瘦肉煮至變色,加入艾草煮2分鐘。
3. 調味:放入煎蛋、枸杞,加鹽、胡椒粉調味,再煮1分鐘即可。
點評:此湯集艾草祛濕、瘦肉補虛、枸杞養肝、雞蛋滋陰于一體,口感清爽中帶著艾草清香,煎蛋的焦香讓湯底更醇厚。特別適合經期后或疲勞時飲用,溫而不燥,潤澤全身。
食譜三:艾草炒雞蛋 | 快手家常,清香開胃
食材:鮮艾草150克、雞蛋3個、蒜末5克、鹽3克、食用油適量。
1. 處理艾草:艾草焯水后擠干切碎,雞蛋打散加少許鹽拌勻。
2. 炒制:熱鍋涼油爆香蒜末,倒入艾草翻炒1分鐘,加鹽調味后鋪平。
3. 煎蛋:將蛋液均勻淋在艾草上,小火煎至底部凝固,翻面煎熟即可切塊裝盤。
點評:這道菜將艾草的草本香氣與雞蛋的鮮嫩完美融合,操作簡單卻風味獨特。艾草中和了雞蛋的油膩感,蒜末提香增味,適合作為佐粥小菜或便當配菜,尤其適合趕時間的上班族。
艾草的三款做法,從甜到咸,從主食到湯品,兼顧了不同場景的需求。糍粑以“補”為主,湯品重在“調”,炒蛋則以“通”為要,三者搭配食用,能更好地發揮艾草祛濕、暖宮、活血的功效。
春食艾草,不僅是順應自然,更是對身體的溫柔呵護。趁著艾草鮮嫩,采一把回家,讓這株“不老草”為您的春日餐桌增添一份綠意與健康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