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動作已經表明,會對特朗普奉陪到底。
在中美新一輪關稅戰開打前,中國發布新規定,基于《反外國制裁法》,進一步完善反制措施,細化了反制程序,這些都讓外界預感到,中國已經對外部環境,尤其是中美關系的“風雨欲來”做好了準備。
【中國完善反外國制裁法,是給特朗普的最新信號?】
我們也知道,濫用單邊制裁最頻繁的,恰恰是美國和歐盟,而且往往出于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地緣態勢更加復雜化,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中國4年前制定并頒布《反外國制裁法》,就是為了在法律框架下充分維護國家利益。
過去幾年,我們已經多次動用《反外國制裁法》,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將不少美國軍工企業列入了反制清單。
在最新制定的規定中,再次明確了中國發起反制的前提條件,若有外國違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要么依據其國內法律,要么找借口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采取歧視性措施,或者是干涉內政,企圖危害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中國就可以針鋒相對地進行反制。
這些都能在美國那里對號入座。之前就講過,美國無論誰來當總統,對所謂的“中美戰略競爭”有強烈的執念,美國政府這些年針對中美關系的舉措,充滿強烈的冷戰色彩,單邊脅迫性質十分突出,而且過度擴張了國內法律的效力,試圖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行長臂管轄。
【新規定進一步細化了反外國制裁法的適用范圍和具體舉措】
特朗普上來之后,只會變本加厲。
美國個別政客,同樣醉心于炒作涉華議題,如今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當年還是參議員的時候,就多次上躥下跳,對中國賣弄強硬,最后成為被中國制裁的對象。
另外補充一句,特朗普這段時間,明面上對單邊制裁持保留意見,還要求內閣成員對制裁進行反思,理由是過度濫用制裁工具,已經威脅到了美元的主導地位。
乍一看,特朗普在制裁問題上表現出來的理性,很不符合他一貫的言行作風,只是這種理性是迫不得已的。
【特朗普上個任期就沒少發起制裁,如今換了個法子】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特朗普的前幾任總統,由于過于依賴靠制裁工具達到目的,反倒透支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以至于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要是一味依賴制裁,反而會拖累他“美國優先”的大計。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特朗普找的替代措施就是關稅,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會在對外制裁上有所收斂,無論是關稅威脅還是單邊制裁,都是長臂管轄的方式。關稅也不見得能對沖制裁給美國信用造成的損失,無非就是透支力度小一些。
特朗普反思歸反思,該動用制裁的時候,他依舊不會含糊。制裁與關稅,已經成為美國推行外交戰略的輔助動力,這種情況注定難以持久。可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形成思維慣性的美國很難有所長進。
并不是說只有遭到外國的單邊制裁,我們才能依據《反外國制裁法》進行反擊,新規定表達的意思很明確,只要滿足“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遭到危害”等前提,就具備了進行反制的正當理由。
【像魯比奧這種鷹派,特朗普內閣里多的是】
另外,新規主要進一步細化了《反外國制裁法》的適用范圍和具體措施,加強各部門協調分工,從而鞏固并強化相關法律法規的威懾性。
特朗普上臺后,無論是外交政策還是經貿政策,都擺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在中美間掀起新一輪關稅戰的同時,其內閣還在針對中國制定各種損人不利己的限制性政策,這些都能當作新規定的“試劍石”。
有不少外媒認為,中國是在為新一輪經貿爭端做準備,不過中美之前在關稅問題上幾經交鋒,目前還沒到要動用《反外國制裁法》不可的地步,主要還是依據海關法、關稅法以及對外貿易法進行反制。
現如今,中美也在通過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進行交流,只是分歧一目了然。美國政府既然能在以芬太尼問題為由打響關稅戰,那就不排除用其他方式施壓的可能性。
【中美關稅戰,還沒到動用反外國制裁法的地步】
歐盟那邊為了迎合美國,以及內部在涉華議題上的政治正確,也有渾水摸魚的可能。因此中國要為任何意外情況做好充分準備。
可以說,中方頒布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新規定,是給美國的一個明確信號,無論是加征關稅,或者是在其他問題上發出制裁威脅,攪亂中美乃至于全球供應鏈,中國都做好了奉陪到底的準備。
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借這個機會,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打個樣。與美國打交道,從來不是一味妥協就能了事的,而是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