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3月24日電】今日,以“新質發展,協同創新”為主題的“創新中國行-中關村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漁陽飯店隆重開幕。論壇由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指導,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吸引了政產學研各界代表100余人參會,共商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推動京津冀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
聚焦RISC-V生態崛起 搶占全球技術制高點
論壇上,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的突破性進展成為熱議焦點。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RISC-V工委會執行秘書長周萌指出:“RISC-V正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我國已形成從芯片設計、制造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相關企業數量同比增長67%,成為打破技術壟斷的關鍵抓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RISC-V芯片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5%,在物聯網、智能汽車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與會企業呼吁加強開源社區共建與區域產業經濟協同發展,推動RISC-V生態與信創產業融合發展。
前沿新興產業競速 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理事梅新育,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的國際競爭態勢。我國在人工智能核心專利數量、量子通信網絡規模等指標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關鍵材料、高端設備仍存在“卡脖子”風險。波士頓咨詢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新興產業投資規模超2.8萬億元,但需通過“揭榜掛帥”“跨境聯合實驗室”等機制深化國際合作,加速技術迭代與市場滲透。
航空經濟“雙鏈融合” 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圍繞航空經濟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湯鵬翔表示:“京津冀已形成‘研發-制造-運維’一體化航空產業集群,國產化率提升至82%,帶動上下游企業超2000家。”如果在京津冀區域形成航空智慧供應鏈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連接北京研發資源、天津高端制造基地與河北試飛基地,目標到2027年實現航空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
數據資產筑基新質生產力 激活要素市場新動能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數據要素價格形成與認定創新實驗室副秘書長李峰強調:“數據資產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基座,2024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9000億元,但流通效率僅為發達國家的40%。”他認為在京津冀試點“數據要素跨境流動沙盒”,支持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開展數據合規流通,將有可能成為北方首個數據資產跨境服務樞紐。
協同創新機制再升級 政企學研共筑生態圈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現場與“中能福韻集團有限公司、九天易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智慧科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簽訂意向入園協議。
本次論壇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資源整合邁向創新生態共建階段,未來將通過政策協同、場景開放、資本賦能“三駕馬車”,加速新質生產力在重點領域形成突破性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