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啟程前往日本,出席在東京舉行的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并將同日本外相巖屋毅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綜合日韓媒體消息,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見了前來出席三國外長會的中國外長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中韓外長也舉行了雙邊會談。石破茂表示:“中國和韓國是日本極為重要鄰國。雖然有時會出現鄰國特有的困難問題,但希望通過基于國家利益的務實外交,就各種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對話,構建面向未來的合作關系。”
巖屋毅(資料圖)
在美國持續向盟友施壓增加軍費,北約各國已經妥協的情況下,日本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宣布不會因美國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防務策略,這對中國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中日關系的發展,能否乘風起航,重建合作框架,這對于整個東亞地區都意義重大。在三國外長會上,王毅外長強調:周邊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日本需正確看待歷史,強調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系發展的基礎。美國對北約成員國的要求是將國防預算從2%提升至5%,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和北約各國拉鋸了很久。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據中國外交部消息,王毅在中日韓外長會上表示,中日韓合作是東亞地區基礎最深厚、機制化程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合作架構之一。在三方共同努力下,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確定“六大關鍵領域”合作邁出新步伐。事實證明,中日韓合作越實,三國抵御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賦能發展的基礎就越牢,促進人民相知相親也就越見成效。王毅表示,三國應重溫“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共識,堅守合作初心,推動中日韓合作發揮“1+1+1>3”的作用,造福三國、地區和世界。
石破茂(資料圖)
回過頭看,盡管日本提出多項訴求,但中方的回應表明,合作需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經濟層面,日本受美聯儲政策及半導體產業萎縮影響,亟需中國市場提振經濟。而中國推動的“中日韓經濟一體化”倡議,也為區域合作提供了新機遇。然而,日方在安全政策上追隨美國、在核污水問題上缺乏誠意,成為阻礙中日關系改善的關鍵因素。不過,此次會談中,雙方也同意在綠色經濟、老齡化等領域加強合作,顯示務實對話的空間仍在。
王毅表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雙邊貿易增長了300多倍,連續15年保持3000億美元的高水平,累計雙向投資近1400億美元。雙方產業合作緊密,經濟利益深度融合,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面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單邊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中日兩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應當樹立正確相互認知,展現責任擔當,以創新思維共謀發展,給合作共贏做“加法”,對問題分歧做“減法”,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給動蕩世界提供確定性。
日本《每日新聞》認為,此次中日外長會談備受關注,原因在于“中日關系出現了改善的態勢,但這能否促成兩國間懸而未決問題的解決呢?”報道稱,日本政府希望在解決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方面取得進展,為領導人互訪創造良好條件。巖屋毅表示,期待此次會談能“具象化”呈現兩國合作成果,并承諾將致力推動日中間具體合作,讓兩國國民“切實感受到”雙邊關系改善帶來的實際利益。日本共同社指出,22、23日舉行的一系列會談旨在與亞洲鄰國探討穩定緊張關系的途徑。
特朗普(資料圖)
現在中國和日本又簽訂了經濟貿易領域的20項共識,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只要日本方面堅定的維護地區穩定,切實的想要改善和中國之間的關系,避免對于臺海的介入和干涉,那么中國和日本的關系就會出現持續性回暖的跡象。這種跡象無論是對于中國還是對于日本來說都是大有好處的。要知道,日本的經濟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舉步維艱的泥潭地步,想要依靠美國的一些政策擺脫困境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這一點現在的日本首相應該很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