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育知識
深夜刷著育兒群里的消息,你是否會突然坐立不安?孩子考試成績下滑時,那種揪心的感覺是否讓你整夜難眠?面對親朋好友"關心"的詢問,你是否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如果說成為父母是一道考題,那這道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養育孩子,對每一位新手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嘗試和探索的過程。在從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難免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困境,經歷數不清的不知所措、坐立難安,面對這份焦慮作為家長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告別焦慮育兒
1. 放下完美主義的包袱
很多父母的焦慮源于對"完美育兒"的追求:孩子必須成績優異、才藝出眾、人見人愛...然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足夠好的母親"理論,認為母親不需要完美,只需要"足夠好"。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所有父母。允許自己犯錯,也允許孩子不完美,你會發現育兒之路輕松許多。
2.區分"我的焦慮"和"孩子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并非來自孩子實際遇到的問題,而是來自我們自身的恐懼和想象。孩子一次考試失利,我們就擔心他將來考不上好大學;孩子一次社交沖突,我們就憂慮他性格有問題。
學會區分:這是孩子當下真實面臨的困難,還是我基于未來想象的擔憂?專注于解決當下問題,而非為尚未發生的"可能"焦慮。
3.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了解孩子發展的客觀規律很重要。3歲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就是10-15分鐘,要求他安靜坐1小時是不現實的;青春期孩子情緒波動大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叛逆"。
根據孩子年齡和發展階段設定合理期望,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多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只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4. 培養"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的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父母和孩子都更少焦慮。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說"你怎么這么笨",而是說"這個問題確實有挑戰性,我們一起想辦法"。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非結果上,你會發現孩子更愿意嘗試,而你也不再為每一次失敗焦慮。
專家介紹
今晚(3月25日)19:35,山東省家庭教育宣講團專家、青島五十八中特級教師王克偉將結合經典案例,深入剖析父母焦慮的根源,并給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幫助家長輕松應對育兒難題!
課程收看指南
1.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養教有方App
2. 點擊首頁瓷片區【同一堂課】直接進入本期課程(19:35準時更新)
智慧家長課前測試
您認為自己在育兒中最容易因為什么事情而感到焦慮?作為智慧家長當您感受到焦慮時您又會如何應對呢?
您可以通過本文下方評論區或登錄養教有方App在本節課程《同一堂課|做不焦慮的父母》評論區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關困惑。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