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北京地區即將發生地震,宋慶齡的親人好友都催其返回上海。此時的宋慶齡身體尚且硬朗,完全可以及時離開。但宋慶齡為何選擇留在北京?并且還留下了一份遺囑,點名將此遺囑交給一個名叫鄧廣殷的人。
作為香港置業有限公司的鄧廣殷,為何會跟宋慶齡有過接觸。他們又是什么關系,宋慶齡為何會點名將遺囑留給鄧廣殷。而這遺囑的內容里又藏了哪些世人所不知的秘密呢?請各位看官跟隨小談一起,去看看那段曾經的往事。
上個世紀年代70年代,我國遼寧地區發生地震后。專家預測,北京在之后也會發生地震。但身在北京的宋慶齡卻不愿離開北京,即便是家人和朋友勸她去往上海,宋慶齡也拒絕了。為了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宋慶齡一共留下了5份遺囑。其中,有一份遺囑點名要留給鄧廣殷。其中寫道,把自己全部的書籍都留給他,包括上海和北京的所有藏書。宋慶齡酷愛讀書,因其父親宋嘉樹對孩子要求嚴格,并且因為家境富裕,宋慶齡從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環境。上學期間的宋慶齡對于讀書極為感興趣,所讀的內容包羅萬象,并且也漸漸養成了收藏書籍的愛好。
宋慶齡和孫中山結識后,因二人都喜愛讀書。對于讀書也各有心得,常?;ハ嘟涣鳎@也是他們感情增進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后孫先生和宋慶齡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也時常在一起讀書,生活幸福美滿。隨著讀書的時間久了,宋慶齡收藏的書籍也跟著漸漸增多。直至1925年,孫先生因病于北京病逝。宋慶齡傷心不已,卻明白無能為力。只能在孫先生離開后,保護好他多年來收藏的珍貴書籍。即便是后來歷經波折,宋慶齡也完好地保存了這批珍貴的財富。
鄧廣殷此人與宋慶齡的相識原因,則是與廖家有關。鄧廣殷的母親是何香凝的侄女,因此鄧廣殷便因親戚關系和廖家有所往來,并和做過宋慶齡秘書的廖夢醒有所聯系。鄧廣殷年少時,還曾在香港居住過一段時間,極為敬佩廖夢醒和廖承志姐弟二人。后來,廖承志為了支持宋慶齡的革命事業。將鄧廣殷的父親鄧文釗,推薦給了宋慶齡。不得不說,鄧文釗也是一名優秀的革命者。在革命的許多方面,鄧文釗都盡全力幫助宋慶齡,革命開會地點甚至也多由鄧文釗提供。1938年,我國正處在抗戰的艱難階段。許多百姓失去家園,顛沛流離。為了幫助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宋慶齡決定同其他革命者一起,向抗戰地區提供物資和救助。
廖承志作為其中的一名發起者,經常在鄧文釗家里商量組建機構的事宜。剛剛從大學畢業的鄧廣殷在聽說此事后,也追隨父親的腳步,忙前忙后地幫助廖承志在香港開展資金籌集工作。其后宋慶齡、廖承志等人,在重慶創建了保衛中國同盟。保盟作為國際性救援性質的組織機構,從國際范圍內籌集募捐。包括醫療、食物 物資等諸多方面,鄧廣殷的父親鄧文釗也大力參與其中。其后,鄧文釗與宋慶齡成為至交的朋友。
鄧廣殷本就對于革命者有著崇高的敬意,加之父親的影響,鄧廣殷便也在許多方面為宋慶齡提供幫助。因為宋慶齡喜歡習字,但是她所用來寫字的那種筆,并不容易買到。鄧廣殷便通過自己早年在外留學的關系,長期向宋慶齡提供筆墨。鄧廣殷與他的父親多年來,為了支持革命事業,在宋慶齡的帶領下,做出了許多優秀貢獻??箲饡r期的許多救援物資,都是通過鄧廣殷和鄧文釗父子二人,安全運輸到抗戰后方和延安地區。
宋慶齡由于一些原因沒有生育孩子,相識時間久了,宋慶齡便把鄧廣殷,當作自己的干兒子一樣看待。據說在1970年之后的十年間,宋慶齡經常會給鄧廣殷寫信。1975年,鄧廣殷像往常一樣,收到了宋慶齡的來信。但這次并不是日常問候的信件,而是一封宋慶齡留給他的遺囑。1975年2月4日傍晚7點,我國遼寧地區發生了強烈地震,其后專家預測。到2月底,北京也會發生一次地震。宋慶齡在收到這個消息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宋慶齡的親人朋友們都在上海居住,并且大家都希望宋慶齡可以返回上海居住。
照理說,返回上海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是宋慶齡卻猶豫了,因為即將要發生地震的消息傳開后,使得當時所有住在北京的人們都很緊張。但是即便害怕,北京的許多百姓都還堅守在自己的家園。宋慶齡知道自己若是此時離開北京,勢必會使得人心惶惶。自己作為一位有代表性的人,不可以一有危險就逃避。故而宋慶齡拒絕了親友讓她返回上海的建議,決定不論如何,自己都要堅定地留在北京。如果自己遭遇不測,為了自己的身后事考慮,宋慶齡寫下了五份遺囑。
其中一份。便是給自己的干兒子鄧廣殷。這封信,全文都由英文寫作。其中所寫:“萬一我遭遇到不測,我決定將我北京和上海家中所有的藏書,都交給鄧廣殷。以此回報這么多年來,他對我的所有善意。”還在信的下方留下落款。并且宋慶齡除了這份遺囑,還另外給鄧廣殷寫了一封信,解釋了自己留下遺囑的原因。因為當時的環境情況,這封宋慶齡所寫的信件,并不適合公之于眾。鄧廣殷思考之下,為了安全,便將這封信寄存在瑞士銀行的保險箱里。直到多年后,鄧廣殷才將信件從銀行拿出,捐贈給了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其后,鄧廣殷將宋慶齡留給他的這批藏書,全都捐贈給了國家,共計4900多冊。其中有不少書籍都是珍藏,已經很難見到了。宋慶齡的一生勤儉節約,她的藏書便是她最大的財富。宋慶齡寫下遺囑,將藏書全部留給了鄧廣殷。也是宋慶齡這輩子,對鄧廣殷和其父親,這么多年跟隨于她的報答。
1981年,宋慶齡病情惡化。鄧廣殷便急忙從香港趕往北京,時常看望宋慶齡。中共中央知道宋慶齡的病情后,為了成全其多年來的愿望,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員。在會議全票通過后,廖承志急忙告訴了宋慶齡這個好消息。但沒過多久,宋慶齡病情惡化,在北京病逝。
回望宋慶齡的一生,為了革命,為了國家和民族。殫精竭慮、勞心勞力。宋慶齡即使是在面對危險時,也毅然選擇堅定的同人民站在一起,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傳奇女性。各位看官對于宋慶齡寫下遺囑決定留在北京此舉,還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