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總與劉伯承兩位開國元帥戎馬一生,為我國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然而同為我黨優秀革命者的兩人之間,卻有一個長達42年的誤會,甚至終身未能解開。這個矛盾使得二人在,長期的共事中一直耿耿于懷。
究竟發生了何事,這個誤會又因何會與偉人有關?請各位看官跟隨史官一起,去看看那段曾經的往事。
劉伯承與彭老總二人,都出生于19世紀末。一位出生在四川開縣,一位出生于湖南湘潭。直至20世紀初,民主主義思想在國內傳播,革命斗爭此起彼伏。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劉伯承毅然選擇從軍,投身革命事業。其后的劉伯承先后參加了數次革命,包括護法戰爭,南昌起義等等具有重要意義的斗爭。劉伯承在1927年4月,還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暫編第15軍軍長。
是我黨革命者在國民革命軍中,第一個被任命為軍長的人。彭老總的革命經歷與劉伯承極為相像,并且二人都致力于革命。二人之間產生矛盾誤會的原因,是在我軍第四次反“圍剿”前夕的一些事情。
1932年10月,為了制定應對國民黨的反“圍剿”策略,黨中央在寧都召開會議。黨內的一些革命者在會議中,不同意偉人所說的“誘敵深入”方針。并拒絕了偉人提出的,向贛東北方向發展的主張,偉人見此依舊堅定自己的想法。
因為偉人奉行的“游擊”戰術,在之前的種種戰役中,證實了確有效果,并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一事無成。但是在一次次的“批評”和“反對”聲中,偉人決定暫時退居后方。其后總理被派出,暫時接替了偉人的位置。
這次改變本就使得彭老總心有不滿,加之沒有支持“誘敵深入”方針的一批人,為了拉攏當時剛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劉伯承,將其推上了軍事學校政治委員的位置。劉伯承作為“老”革命者參與了多次戰役,本就資歷較深。加之有著其他人的支持,從而順利被推選為戰事總指揮。
劉伯承在此之后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詳細說明了關于“游擊主義”,為何不適用于我軍當下現狀的分析。并且劉伯承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先行站在了“洋派”的一方。
在經過寧都會議的商討后,黨內最終確定了以對抗敵人“圍剿”為主,進而奪取中心城市的戰略舉措。但是這次寧都會議討論的結果,不但在軍事指揮上給我方造成了困難。也直接成為我方在之后反“圍剿”戰役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伯承在寧都會議中的所作所為,使得彭老總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峰。因為當時偉人所提出的“游擊”主義,在實踐中確實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現在突然來了一個“空降兵”,將彭老總心中原先奉行的戰略方針全權否定,還要求放棄原先的想法。轉變成一個不知道是對是錯的戰術,自然而然引起了彭老總心中的憤懣情緒。
有這樣“先入為主”的感情色彩在里面,彭老總與劉伯承二人在之后的共事中,自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1933年1月底,蔣介石擔任“剿共”總司令,意圖將我方主力紅軍一舉殲滅。中央蘇區在召開會議后,決定先發制人。在國民黨部隊尚未預料之時,對南城和南豐兩處進行攻擊。2月12日晚,我方部隊在南豐城外打響槍聲,向國民黨外圍駐地發起進攻。擔任國民黨中路軍總指揮的陳誠,迅速下令調遣部隊, 意圖將我軍合圍于南豐城下。
彭老總在看到我軍如此的作戰安排后大怒,因為國民黨一方,駐守在南豐城的兵力遠遠大于我方。加之南豐境內群山環繞,并有一條由南向北穿境而過的河流,為南豐城形成了天然屏障。兵力本就相差懸殊,加之地勢易守難攻,對此處出兵實在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加之彭老總以為此舉是劉伯承下發的指令,故而將意見全算在了劉伯承頭上。
彭老總不知曉的是,劉伯承對于這個安排也是不贊成的。在后來南豐局勢對我方不利后,劉伯承還及時調整了作戰方針。但是二人之間本就有一些誤會,加之此事之后,便使得二人的誤會越來越大。
直至1940年,我方為了破壞日軍在華北地區的交通戰線,于8月20日晚上發動了大規模的突襲。但由于連續多日的作戰,我方部隊已經疲憊不堪。并且日軍在得知我方進攻后迅速派兵支援,此后雙方一直處于僵持階段。
直至10月下旬,日軍岡崎大隊派兵,進犯了我方位于黃崖洞的兵工廠后迅速撤離。其后在彭老總的指揮下,我軍率領大部隊人馬,將意圖撤離的日軍圍困于關家垴地區。
彭老總的意思是,我方一鼓作氣將岡崎大隊消滅于此。但作為一二九師師長的劉伯承卻持反對意見,因為日軍雖然在人數上不占優勢,但是其軍事設備較為齊全。加之關家垴此地不利于我方進攻, 日軍的其他支援部隊已經向關家垴趕來。若是此時強行圍攻,那么后果將無法預料。 彭老總也知曉此事,但他依舊認為。若要將岡崎大隊放走后,再要對其進行圍剿,困難程度就比較大了,故而下令按原計劃進攻。
10月29日深夜, 左權率我方突擊小隊率先出發。但沒有料到的是,日軍率先將關家垴上的一排窯洞全部打通,在窯洞中筑建了大批機槍陣地。我方在進攻之時,誤入了日軍的火力網中,致使我方將士傷亡慘重。劉伯承在聽聞出師不利后,立即向彭老總建議。及時止損,將部隊調離關家垴,再找尋其他地區和時機對岡崎大隊合圍。
彭老總在和劉伯承的電話中向其說道:“若是此時放棄合圍,那么岡崎大隊在下山之后,立馬會得到援軍的支持。那個時候,他們的兵力大漲,甚至會回過頭來進攻我方。”劉伯承則一再表示,關家垴地勢不利于進攻。我方已經在作戰中損失慘重,此戰必要暫停。
二人在電話中僵持不下,彭老總一氣之下向劉伯承說出了:“如果拿不下關家垴,就撤銷你一二九師的番號。”彭老總作為此次戰役的總指揮,他下達的命令,劉伯承也不能違抗。
1940年10月31日,關家垴戰役以日軍援軍到來,我方傷亡上千人的結果而只得告終。這次戰役后,彭老總雖然也對自己所做的決定表示悔過,但是與劉伯承元帥的關系卻日漸僵硬。因為二人從來沒有坐下來細談,致使得誤會越來越多。
在后來黨中央舉行的總結會議中,劉伯承對于我方在百團大戰中的種種決策,進行了整理分析。其中不僅說到了自身的一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作為總指揮的彭老總。劉伯承元帥早年去往國外留學,學習了西方的軍事思想和理論基礎。與“土生土長”的彭老總,在作戰方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雖然劉伯承在意識到游擊戰的優勢后,對于游擊戰大為支持,還做出了分析報告。但二人到最后,都沒有解除誤會。
卿思誤語損義親,知透隔礙撫舊塵。吾琴可奏高山曲,心羨伯牙結好音。人生在世誤會難免,但一定要及時說清,才不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困擾。各位看官對于二人在革命中所做出的貢獻,還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